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试题调研: 化学基本理论 - 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2020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试题调研: 化学基本理论——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21
反应,所以NH3、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为定值(NH3为,CO2为)。
33
5.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
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解析:选A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X的转化率变小,A正确。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容器的体积减小,则达到新平衡后X的浓度仍变大,B错误。充入一定量的Y,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但Y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使用适当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则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6.(2018·天津高考)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 C2H5OH和含1 mol 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
改变条件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充入一定量Y 使用适当催化剂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X的转化率变小 X的浓度变小 Y的转化率增大 X的体积分数变小 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 ℃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 ℃,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解析:选D 加入NaOH,消耗HBr,平衡左移,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A项正确;增大HBr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生成C2H5Br,B项正确;原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入,又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若将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其平衡转化率之比仍为1∶1,C项正确;温度提高至60 ℃,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加快,但溴乙烷的沸点较低,会挥发出大量的溴乙烷,导致逆反应速率减小,故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项错误。
7.向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40% B.降低温度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向该容器中充入N2,平衡正向移动
13 / 19
2NH3(g) ΔH<0。10秒时达到平衡,c(NH3)为0.4 mol·L。下
-1
2020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试题调研: 化学基本理论——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D.研发高效催化剂可大大提高NH3的产率
解析:选C A项,根据题中数据可知,NH3的生成量为0.8 mol,则H2的减少量为1.2 mol,
α(H2)=
1.2 mol
×100%=30%,错误;B项,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气体总质量不变,4 mol
容器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错误;C项,体积不变,充入N2,c(N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确;D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各物质的转化率不变、产率不变,错误。
8.(2019·衡阳八中月考)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解析:选D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此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误;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项错误;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C项错误;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该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均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D项正确。
9.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H2S(g)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ΔH也将随之改变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 D.若体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H2浓度将减小
解析:选B 焓变是一个状态函数,与反应发生的途径无关,A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平衡正向移动,H2S分解率增大,B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放热反应,会使体系温度升高,C错误;向体系中注入H2,平衡将向H2浓度降低的方向移动,但最终H2的浓度比原来大,D错误。
10.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①中加入CaO,在②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2H2(g)+S2(g) ΔH>0,不改变其他条件,下列说
14 / 19
2020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试题调研: 化学基本理论——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
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①中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③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解析:选A 加CaO的烧杯①中温度升高,①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烧杯③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收热量。
11.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PCl3(g)+Cl2(g)ΔH<0。有关数据如下:
初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 min内,v(Cl2)=0.04 mol·L·min B.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升高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
-1
-1
-1
-1-1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
PCl5(g)
PCl3(g) 2.0 Cl2(g) 1.0 PCl5(g) 0 0.4 c1 c2
1.0-0.6mol·L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c1=1.6,c2=0.6。A项,v(Cl2)==0.04
10 min
-1
mol·L·min;B项,反应达到平衡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2 L=1.2 mol;C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降低;D项,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当于压强减小一半,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PCl5)<0.2 mol·L。
15 / 19
-1
-1-1-1
2020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试题调研: 化学基本理论——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12.某温度下,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容器
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反应开始至a点,v(CO2)=0.9 mol·L·min B.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减小压强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氢气 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a点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4 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4.4 mol=3.6 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
-1
-1
-1
3.6 mol-1
=1.8 mol·L,故v(H2)=2 L
1.8 mol·L1-1-1
=0.9 mol·L·min,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O2)=v(H2)=0.3
2 min3mol·L·min,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曲线Ⅰ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是升高温度,B项错误;条件改变如果是充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率加快,但氢气的总量应比条件改变前多,而曲线Ⅱ速率加快,氢气的量变少,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温度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2 mol=6 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3 mol·L,则:
CO2(g)+3H2(g)
-1
-1
-1
-1
CH3OH(g)+H2O(g)
开始/(mol·L) 3 4 0 0 变化/(mol·L) 1 3 1 1 平衡/(mol·L) 2 1 1 1 1×1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3=0.5,D项正确。
2×1
13.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Fe(s)+CO2(g)CO(g)。其中CO2、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FeO(s)+
-1-1
16 /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