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06:18

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亚当·斯密(1723—1790)是最早提出分工理论的人。他继柏拉图之后更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社会分工的人,他把由柏拉图开创的对社会分工的探索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对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书中他还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熊彼特曾经这么说过:“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意识到如此重视分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首先,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国富论》的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 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说:“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 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熟练和判断的大部分, 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斯密举出了著名的制针手工工场的例子来说明分工怎样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他不仅与柏拉图一样看到了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推动作用的深刻原因。斯密认为:“有了分工,同数工人都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人的技巧因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在柏拉图仅仅看到分

工使人们专门从事某一工作而日益增强了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分工节约学习新工作时间、专业易出技术发明和技术创造的事实。这是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重要贡献。

其次,亚当·斯密认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都能提高劳动生产力。他认为“在每一种工艺中, 只要能采用劳动分工, 劳动生产力就能成比例地增长。各种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彼此划分, 似乎也是由这种好处造成的。”他举了制造毛织品上衣的分工的例子。这种分工不同于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 而是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分工。由于这些企业和生产者生产不同的商品, 因此它们之间发生了分工和密切的联系。“所穿的毛织品上衣, 尽管看起来很粗糙, 却是大量工人联合劳动的产品。牧羊人、选毛人、梳毛人、染工、梳理工、纺工、织工、蒸洗工、缝工, 和许许多多其他的人, 必须全都结合他们不同的手艺, 以便完成这种即使是家常的产品。”此外, 还需要商人、运输工人、造船人, 以及制造剪刀等等简单工具和复杂的机器的人。分工促进了所有不同行业的产量成倍增长。

第三,亚当·斯密分析了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研究了人的才能的差别与分工的关系。他批判了柏拉图认为分工产生的原因除了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外,还有人的能力的差别的观点。他认为,事实与柏拉图的观点完全相反,人类才能的差别仅仅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起因于天性。”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金、银、铜三种)与生俱来,差异明显,且后天无法改变,于是愿意相信分工的必然性和不可超越性。但是,亚当·斯密则不同,他更愿意相信人性受到后天的巨大影响,在

这一点上马克思更愿意赞同亚当·斯密而非柏拉图。

第四,交换对分工有促进作用,分工与市场范围关系密切,这也是亚当·斯密论证的重点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交换的发展制约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社会分工的确立又是交换发展的前提条件;交换对社会分工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错误地把交换夸大为分工产生发展的根源了。此外,亚当·斯密也分析了社会分工与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他说:“交换能力引起劳动分工,而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当市场很小时,没有人能得到任何的鼓励,去专门从事一种职业。”在斯密看来,既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都依赖分工,而分工的程度又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所以一切限制市场和商品交换的措施都会妨碍社会福利,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在随后的分析中,斯密将市场规模的扩张因素归结为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斯密论证了海岸或河流通航对拓宽市场的作用,并提到中国的情况。亚当·斯密对分工起源的说法在继承柏拉图需要产生分工的观点基础上,尽管这有明显的缺陷,但是亚当·斯密认识到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也就为社会分工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第五, 亚当·斯密明确指出了分工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他认为分工的进步导致大多数人的职业越来越局限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造成大多数人专业的片面性和职业的呆滞成为愚钝、无知。因而, 分工使大多数人对自身特定职业所掌握的技巧和熟练, 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智力、交际能力等为代价的。此外,斯密在分析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的实际发展过程基础上, 提出了分工发展的自然顺序首先是农业--工业--商业。斯密的分工理论被后人称为“斯密定理”或“斯密型经济增长模式”, 被认为是“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有阐述力并富有成果的基本原理之一”[8], 并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亚当·斯密(1723—1790)是最早提出分工理论的人。他继柏拉图之后更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社会分工的人,他把由柏拉图开创的对社会分工的探索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对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书中他还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熊彼特曾经这么说过:“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意识到如此重视分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首先,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国富论》的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