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控原理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成绩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 院 专业方向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实验时间 实验编号 同组同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为:?(s)?C(s)K? R(s)Ts?1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 R1 Ui
由图1-1得
R2 C Uo
图1-1 一阶系统模拟电
R2Uo(s)R1K ??Ui(s)R2Cs?1Ts?1在实验当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0.25、0.5、1.0。 记录不同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并纪录其过渡过程时间TS,将参数及指标填在表1-1内。
表 1-1一阶系统参数指标
T C 0.25 0.47? 0.5 1.0? 1.0 1.0? 1M 3.40s 3s 如图1-3所示 R2 510k 500k TS实测 1.20s 1.80s TS理论 0.75s 1.5s 阶跃响应曲线 如图1-1所示 如图1-2所示 其中TS理论值的计算公式:TS=3T(取5%误差带)
2.二阶系统
2?nC(s)系统传递函数为:?(s)?。令?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图?22R(s)s?2??ns??n1-2所示:
1
2?R(s) 1s(s?1)
2?
图1-2 二阶系统结构图
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 C1=1? R1=1M R1=1M Ui R2=1M R1=1M R3=1M 图1-3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
取R2C1=1,R3C2=1则
R411?R4C2?,?? R32?2R4C2C(s)
R4 C2 Uo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取不同的值:0.25、0.5、0.707、1.0,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超调量?%,计算过渡过程时间Ts,将参数及各项指标填入表1-2内。
表 1-2二阶系统参数指标
? C2 R4 ?%实测 ?%理论 TS实测 TS理论 阶跃响应曲线 0.25 1? 2M 43.0% 44.43% 12.2s 14.0s 如图2-1所示 0.5 1? 1M 16.0% 16.30% 6.2s 7.0s 如图2-2所示 0.707 1? 500k 4.0% 4.33% 2.8s 4.95s 如图2-3所示 1.0 1? 700k 0.0% 0% 4.7s 3.5s 如图2-4所示 其中:?%实测=
最大偏移量-稳态值?100%
稳态值1??2?%理论=e???/ TS理论=
3.5?100%
??n(取5%误差带)
以上实验,配置参数时可供选择的电阻R值有100K?,1M?,470K?(可调),2.2M?(可调),电容C值有1?f,10?f。
四、实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机一台。
3.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五、实验步骤
1.熟悉HHMN-1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2.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 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3.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线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每次开始实验采集数据前均要按下“复位”键,消除电容上的残余电荷。
4.在Windows XP桌面用鼠标双击“MATLAB”图标后进入,在命令行处键入“autolab”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5.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实验一”,在窗口左侧选择“实验模型”,打开一个实验模型界面。在工具栏中选择“External”方式,首先选择
图标“Incremental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