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重庆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解析版) - 最新修正版
D.若b为Al元素,则Al3+和S2-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有a、b、c、d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的主族元素,a、c同主族,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a只能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则c为S元素;a、c、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d的最外层电子数=19-6-6=7,则d为Cl元素;b为金属元素,可以为Na、Mg、Al,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答案】D
【解析】
解:A.根据原理图可知,K+
从b极区移向a极区,则X为电源负极,故 A错误; B.电解池中a为阴极,b为阳极,钾离子移向阴极a电极,故B错误;
C.a、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4H2O+4e-=4OH-+2H2↑,2H2O-4e-=4H++O2↑,b极区附近发
生反应2CrO42-+2H+=Cr2O72-+H2O,故C错误;
D..a、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4H2O+4e-=4OH-+2H2↑,2H2O-4e-=4H++O2↑,理论上a、b两电极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装置图分析可知a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说明是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4H2O+4e-=4OH-+2H2↑,电源X为阴极,b电极电极反应:
2H2O-4e-=4H++O2↑,b电极为阳极,b极区附近发生反应2CrO42-+2H+=Cr2O72-
+H2O,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电极反应书写、电子守恒的计算、微粒移向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
最新修正版
解:A.第一步电离方程式:N2H4+H2O?N2H5++OH-,当c(N2H5+
)=c(N2H4),平衡常数Kb1=
=c(OH-)=10-6,故A正确;
B.pOH=6时n(N2H4)与pOH=15时n(N2H62+)相等,但溶液体积不同,故B错误; C.溶液中c(N2H62+):c(N2H5+)=1:1时,pOH=15,c(H+)=10mol/L,故C正确;
D.pOH由12增大到18时,图象变化分析可知,发生的反应是N2H5+与H+反应生成N2H62+,故D正确; 故选:B。
A.第一步电离方程式:N2H4+H2O?N2H5++OH-,当c(N2H5+)=c(N2H4),平衡常数Kb1=
=c(OH-);
B..pOH=6时n(N2H4)与pOH=15时n(N2H62+)相等,但溶液体积不同,浓度不同;
C.当溶液中c(N2H62+):c(N2H5+)=1:1时,POH=15; D.pOH由12增大到18时,N2H5+与H+反应生成N2H62+。
本题考查了图象变化的理解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平衡常数计算、电离过程分析判断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C
【解析】
解:A.向乙烷中通入氢气可除去乙烯,但会引入新杂质氢气,故A错误;
B.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故B错误;
C.向NaOH溶液中滴加MgSO4至不再产生沉淀,则OH-完全反应生成Mg(OH)2,再滴加CuSO4,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Mg(OH)2转化成Cu(OH)2,则Ksp[Mg(OH)2]>Ksp[Cu(OH)
2],故
C正确;
D.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会使亚硫酸钠氧化,干扰了检验结果,无法检验亚硫酸钠溶液是否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A.乙烯与氢气的反应不完全,易引进杂质;
B.次氯酸钠能够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C.溶度积越小越难溶,根据沉淀的转化可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大小; D.稀硝酸能够氧化亚硫酸钠,干扰了检验。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物质分离与提纯、溶度积大小比较、物质检验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8.【答案】SO2 增长钼精矿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和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实现
热量交换,节约能源 2MoO高温
2+O2 2MoO3 MoO3+CO32-=MoO42-+CO2↑ 温度过高会导致H2O2分解,降
低反应速率 4×10-8 xLi++nMoS2+xe-=Lix(MoS2)n 【解析】
解:(1)根据分析,MoS2在焙烧时,产生大气污染物SO2; 故答案为:SO2;
(2)①由图1可知多层逆流焙烧,可增长钼精矿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和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实现热量交换,节约能源;
故答案为:增长钼精矿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和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实现热量交换,节约能源;
②由图可知6~12层MoO2转化为MoO3,反应方程式为2MoO2+O2
2MoO3;
故答案为:2MoO2+O22MoO3;
(3)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O3+CO32-=MoO42-+CO2↑; 故答案为:MoO3+CO32-=MoO42-+CO2↑;
(4)PbO2与H2O2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H2O2分解,降低反应速率,故温度高于40℃后,反应速率反而减慢;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会导致H2O2分解,降低反应速率;
最新修正版
(5)已知:Ksp(BaSO4)=1.0×10-10
,反应后的溶液中c(SO42-
)=0.04×
3% mol/L,BaMo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Ba2+
)=,则Ksp(BaMoO4)=c(Ba2+
)×
c(MoO42-)=4×10-8
; 故答案为:4×
10-8; (6)已知:总反应为:xLi+nMoS2
Lix
(MoS2)n,电池负极反应为xLi-xe-=xLi+
,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即为正极反应:
xLi++nMoS2+xe-=Lix(MoS2)n;
故答案为:xLi++nMoS2+xe-=Lix(MoS2)n。
根据流程:空气中灼烧钼精矿,MoS2燃烧,反应方程式为2MoS2+7O22MoO3+4SO2,碱性
条件下,MoO3和Na2CO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MoO3+CO32-=MoO42-+CO2↑,然后向溶液中
加入沉淀剂Na2S除去重金属离子,得到PbS固体,PbO2与H2O2反应得到PbSO4,向滤液中加
入氢氧化钡除去SO42-,过滤,溶液中的溶质为Na2MoO4,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重
结晶得到Na2MoO4.2H2O,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流程和方案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题干信息的分析理解,结合题目信息对流程的分析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处理信息
应用的能力,注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灵活运用,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9.
【答案】弱于 277.5 <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消耗NO的量越多,所以T1<T2 0.05mol/(L?min) 小于
-+
H2+N2O=N2+H2O 读图可知,若Pt颗粒增多,则NO3更多转化为NH4存在于溶液
中,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解析】
解:(1)NaCN溶液pH大,则CN-水解程度比HCO3-大,则HCN的酸性弱于H2CO3,则酸性:
HCN弱于H2CO3, 故答案为:弱于;
(2)2NO(g)+Cl2(g)?2ClNO(g),1mol Cl2参与反应发生焓变△H=243KJ/mol+2×
630KJ/mol-2×(200KJ/mol+607KJ/mol)=-111kJ/mol,此时转移2mol电子,则有5mol电子转移时,热量变化为
277.5kJ, 故答案为:277.5;
(3)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消耗NO的量越多,所以T1<T2,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消耗NO的量越多,所以T1<T2; ②T1℃,5min内Cl2的反应速率v(Cl2)=v(NO)=×=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③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NO(g)和1molCl2(g)发生(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O转化率=
×100%=50,在相同容器中,充入1mol NO和0.5mol Cl2,容器中压强减小,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O转化率减小,小于50%,
故答案为:小于;
④起始物质的量为3mol,压强为p0,反应后各物质变化为 2NO+Cl2 =2ClNO 起始物质的量 2 1 0
达平衡物质的量 1 0.5 1 反应后压强为Po=Po,总物质的量=2.5,
Kp==
,
故答案为:
;
(4)①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N2+H2O, 故答案为:H2+N2O═N2+H2O,
②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则NO3-
会更多的转化成铵根,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故答案为:读图可知,若Pt颗粒增多,则NO3-更多转化为NH4+
存在于溶液中,不利于降低溶液
中的含氮量,
(1)NaCN溶液pH大,则CN-水解程度比HCO3-
大;
最新修正版
(2)2NO(g)+Cl2(g)?2ClNO(g),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 (3)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短;
②T1℃,5min内Cl2的反应速率v(Cl2)=v(NO)=×
;
③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NO(g)和1molCl2(g)发生(2)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O转化率=
×100%=50,在相同容器中,充入1mol NO和0.5molCl2,相当于减少一倍反
应物浓度,容器中压强减小,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④起始物质的量为3mol,压强为p0,反应后各物质变化为 2NO+Cl2=2ClNO 起始物质的量 2 1 0
达平衡物质的量 1 0.5 1
反应后压强为Po=Po,总物质的量=2.5,
Kp=
;
(4)①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Ir的表面氢气和N2O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②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则NO3-
会更多的转化成铵根。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原理、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应用、分压焓变的计算、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10.【答案】3d54s2 平面三角形 sp2 O>C>Si
NH4F更易分解 F原子半径比Br原子
半径小,H-F键比H-Br键强,H-F键比H-Br键更易形成,F-更易夺取NH
4+中的H+
×1010
【解析】
解:(1)Mn原子价电子为3d、4s能级上的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 故答案为:3d54s2
;
(2)NO3-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判断立体构型名及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平面三角形、sp2
杂化,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2
;
(3)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故O>C>Si, 故答案为:O>C>Si;
(4)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中含有2个原子、价电子数是10,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
O22+,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可知,O22+
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5)F原子半径比Br原子半径小,H-F键比H-Br键强,H-F键比H-Br键更易形成,F-
更易夺取NH4+中的H+,所以NH4F更易分解,
故答案为:NH4F更易分解,F原子半径比Br原子半径小,H-F键比H-Br键强,H-F键比H-Br键更易形成,F-更易夺取NH4+中的H+;
(6)1个NaCl晶胞中含4个Na原子、4个Cl原子,则1个Fe0.9O晶胞的质量=g,
其密度ρ=,则晶胞体积=
,晶胞棱长=
=
×1010pm,
故答案为:
×1010。
(1)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为其3d、4s能级上的电子; (2)NO3-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判断立体构型名及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3)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4)和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中含有2个原子、价电子数是10;
(5)F原子半径比Br原子半径小,H-F键比H-Br键强,H-F键比H-Br键更易形成,F-
更易夺取NH4+中的H+;
(6)1个NaCl晶胞中含4个Na原子、4个Cl原子,则1个Fe0.9O晶胞的质量=g,
其密度ρ=
,则晶胞体积=
,晶胞棱长=
。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等电子体、第一电离能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础知
最新修正版
识再现和灵活运用、空间想像能力及计算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注意该晶胞质量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1.
【答案】羰基 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CH2=CHCHO 2-甲基-1,3-丁二烯 HOCH2CH2CHO+2Cu(OH)2+NaOH △
HOCH2CH2COONa+Cu2O↓+3H2O nCH2OHCH2COOH
+(n-1)H2O 16 CH3CHO
CH3CHOHC≡CH
CH2=CHC≡CH
CH2=CHCH=CH2
【解析】
解:(1)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A为,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
故答案为:羰基;
(2)B→C和(D+H)→K的反应类型分别是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3)H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 故答案为:CH2=CHCHO;
(4)D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1,3-丁二烯, 故答案为:2-甲基-1,3-丁二烯;
(5)G→H的第①步反应方程式为过HOCH2CH2CHO+2Cu(OH)2+NaOH HOCH2CH2COONa+Cu2O↓+3H2O,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OHCH2COOH
+(n-1)H2O,
故答案为:HOCH2CH2CHO+2Cu(OH)2+NaOH HOCH2CH2COONa+Cu2O↓+3H2O;
nCH2OHCH2COOH
+(n-1)H2O;
(6)K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①与K具有相同的官能团,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 ②分子中有一个甲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