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习题答案
第一章 导论
1.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请举例说明。
答: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P2)。例如工业革命使生产 效率提高到手工劳动的100倍以上,极大的推 动了经济的高涨。 2、什么是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什么?
答: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 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 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最佳 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最佳组合以求的科学。(P3) 技术经济学是在技术领域内,应用理论经济学基 本原理,研究经济问题,经济规律和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最佳组合,资源最佳配 置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主要任务:一、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佳 经济效果的方案; 二、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三、 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 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3、企业在技术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为什么?
答:一、技术选择要视经济实力而行(P5) ,不能 脱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因为不切实际的技术路线 不但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时,发展是中心问题。 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发展速度。因为选择技术路线时如 果没有超前意识就可能走入开发(引进)--落后—再 开发(引进)--再落后的死胡同,永远摆脱不了落后。
4.为什么工程技术人员要学习一些技术经济学 的基本知识?
答(P9)因为工程师具有三大使命:技术使命、经济使 命和社会使命。而技术经济学有三个主要研究任务: 1、技术创新,可以创造具有潜在超额利润的技术方 案,帮助工程师完成技术使命;2、技术方案的经济 评价可以确保技术方案的最佳性价比,帮助工程师完 成经济使命;3、技术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以确 保技术方案的生态、社会效益,确保工程师完成社会 使命。
第二章 技术创新
1、什么是创新?熊彼得提出的创新有几种分类?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种类: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工艺过程;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料获半制成品的供应来源;⑤采用新的生产组织方法。
1
第三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3、什么是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试举例说明
① 机会成本:指由于将有限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并非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由于方案决策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对决策非常重要。例如:某企业有一台多用机床,将其出租则获得7000元的年净收益,自用则获得6000元的年净收益。若采用出租方案,则机会成本为自用方案的年净收益6000元;若采用自用方案,则机会成本为出租方案的年净收益7000元。
②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显性成本是企业所发生的看得见的实际成本,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劳动力支付借款利息等;隐性成本是企业的自有资源,是实际上已投入,但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例如:某人利用自己的地产和建筑物开了一个企业,那么此人就放弃了向别的厂商出租土地和房子的租金收入,也放弃了受雇于别的企业而可赚得的工资,这就是隐性成本。
③ 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经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例如:某企业一个月前以3300元/吨的购入价格钢材5000吨,而现在钢材价格已降为3000元/吨,则企业在决策是否出售这批钢材时,则不应受3300元/吨购入价格这一沉没成本的影响。
4、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
①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生产、流通和加工、修理修配等各种环节的增值额。 ②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
③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对我境内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5、某企业2007年生产A产品1.2万件,生产成本180万元,当年销售1万件,销售单价250元/件,全年发生管理费用15万元,财务费用8万元,销售费用为销售收入的3%,若销售税金及附加相当于销售收入的5%,所得税为25%,企业无其他收入,求该企业2007年的利润总额、税后利润是多少?
解: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20*8000-1500000*8000/10000-100000-60000-8000*220*(3%+5%) =560000-160000-140800 =25.92(元)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5.92(元)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缴所得税 =259200-259200*33%
2
=173664(元) =17.37(万元)
7、某企业1年前买了1万张面额为100元、年利率为10%(单利)、3年后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国库券。现在有一机会可以购买年利率为12%、2年期、到期还本付息的无风险企业债券,该企业拟卖掉国库券购买企业债券,试问该企业可接受的国库券最低出售价格是多少? 解:设该企业可接受的国库券最低出售价格是P 100*(1+3*10%)=(1+2*12%)P => P=104.84 (元)
8、某人从25岁参加工作起至59岁,每年存入养老金5000元,若利率为6%,则它在60~74岁间每年可以等额领到多少钱? 答:
他在60岁-74岁之间每年可以领到 5000*(F/A,6%,35)*(A/P,6%,15) =5000*111.435*0.10296 =57399.738 ≈57370 (元)
10、某公司欲引进一项专利,对方提出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一笔总算售价25万美元,一次支付;另一种是:总算与提成相结合,其具体条件是,签约时付费5万元,2年建成投产后,按产品每年销售收入60万元的6%的提成(从第3年末开始至第12年末)。若资金利率为10%,问从经济角度该公司应选择哪种付款方式?
答:一次支付付款方式的限值:P1=25
总算与提成相结合付款方式的限值:P2=5+60×6%×(P/A, 10%, 10)×(P/F, 10%, 2) =5+3.6×6.144×0.8264 =23.28
比较:p1>p2,所以应该选择总算与提成相结合付款方式(收益率可能改成10%) 12、某设备除每年发生5万元运行费用外,每隔3年需大修一次,每次费用为3万元,若设备的寿命为15年,资金利率为10%,求其在整个寿命期内设备费用现值为多少?
答:设备费用现值:5*(P/A,10%,15)+ 3*(P/F,10%,3)+3*(P/F,10%,6)+3*(P/F,10%,9)+3*(P/F,10%,12)+3*(P/F,10%,15) =5*7.606+3*0.7513+3*0.5645+3*0.4241+3*0.3186+3*0.2394 =44.92(万元)
14、某企业拟购买一项专利技术,预计该专利技术使用后可产生年净收益28万元,有效使用期为6年,若投资收益率为15%,试求该专利技术的价值?
答:该专利技术的价值为:28*(P/A,15%,6)=28*3.784=105.952≈106(万元)
3
第四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
2.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方法的优缺点。 ① 内部收益率法是用内部收益率来评价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方法。优缺点如下: 内部收益率法的优点是内生决定的,即由项目的现金流量系数特征决定的,不是事先外生给定的。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建设。缺点:(1 )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繁琐,非常规项目有多解的现象,分析、检验和判别比较复杂。(2)只有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方案,此时不存在明确经济意义的内部收益率。(3)由于内部收益率指标是根据方案本身数据计算得出的,而不是专门给定的。(4)内部收益率指标往往和净现值指标结合起来使用。 b.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项目投产后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和计提的折旧额、无形资产摊销额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 优缺点如下: 优点:易于理解,计算简便,只要算得的投资回收期短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就可考虑接受这个项目。 缺点:(1)只注意项目回收投资的年限,没有直接说明项目的获利能力; (2)没有考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盈利水平; (3)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只在项目初选时使用。 c.净现值法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 优缺点如下: 优点:(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 (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 (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 缺点:(1)确定贴现率比较困难; (2)不能用于独立方案之间的比较 (3)不能反映出方案本身的报酬率。 6、求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i0=10% )? 年度 净现金流量 0 -60 1 -40 -100 2 30 -70 3 50 -20 4 50 30 5 50 80 6 50 130 累计净现金流-60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