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00td熟料配套完善年产75万吨水泥粉磨系统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
项 目 名 称: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1500t/d熟料配套完善年产
75万吨水泥粉磨系统生产线建设工程
建 设 性 质:技改 企 业 性 质:股份制 项目负 责人:
项 目 地 址:山西省灵石县厦门镇
1.2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南端,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之间,东临太行山、北与晋中的经济强市介休为邻,西与吕梁的交口毗接,南与霍洲市、汾西以山为界。境内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县乡公路纵横连网。县城紧邻大运二级公路,北距介休市29km,距省城太原160km,距北京660km;南距临汾90km,经吕梁距陕北100km。
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1500t/d熟料配套完善年产75万吨水泥粉磨系统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场地位于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三里耙,距县城7km、距大运公路2km、距大运高速公路入口10km,紧邻夏门--交口的县乡公路、距灵石铁路货站7km,建设场地平整,地质状况良好,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1.3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水泥产量呈线形上升,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大量利用和消耗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实现“四零一负”的战略目标,已是中外业界人士的普遍共识。所谓“四零一负”是指水泥
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水的零排放,对天然化石燃料的零消耗,以及对全社会部分废物的循环利用。
党的“十六大” 提出“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家制定的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新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即将发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环境。为此围绕资源、能源、环境这三个主要问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排放为目标,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手段,争取依靠市场运作,依靠全行业的自觉参与和不懈努力,把水泥产业建设成为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已成为当今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十一五”时期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我国的水泥工业必须立足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技术进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水泥粉磨生产工艺资源、能源消耗
大,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水泥粉磨生产建设投资大大降低,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良,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二、山西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
从山西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生产技术、企业平均规模,集团化经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先进水平;全省现仅有一条已投产的2500t/d熟料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省水泥工业正逐步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就水泥产量而言,在淘汰小企业后,仍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
目前,山西共有水泥企业251家,其中回转窑企业51家,立窑企业167家,水泥粉磨站33家;水泥年产量约2000万吨,在总产量中,新型干法水泥年产量近600万吨。约占30%。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在技术结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方面不合理。山西省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的水泥企业数量占到70%,新型干法企业数量不足10%,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仅占30%;全省年产量不足20万吨的水泥企业占75%,年产量在60万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只有4家;能源、资源消耗及环保问题突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低于全省工业平均值,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显而易见,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规模、总产量以及所占比重在全国是落后的。为加快山西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2005年7月28日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出台《山西省推进水泥工业发展意见》。意见指出:全省水泥工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执行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整合市场资源,提高集中度,加强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循环,提高全省水泥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山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强调,我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大力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00-2000多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培育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
使之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材料工业重点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等。到2010年,材料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左右,其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引导鼓励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煤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促进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和污染减排。
为加快山西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2005年7月28日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出台《山西省推进水泥工业发展意见》。意见指出:全省水泥工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执行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整合市场资源,提高集中度,加强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循环,提高全省水泥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运城周边有资源的地方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线,在其它有资源地方建设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生产。其中,支持建设单套磨机年产水泥20万吨以上的粉磨站,鼓励以淘汰落后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或改建粉磨站。鼓励在大中城市周边及工业废渣集中的地方建设年产1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水泥粉磨站。
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山西省灵石西山水泥厂,灵石县西山水泥厂原有一条ф2.5×9.5m机立窑水泥生产线,生料粉磨系统为1.83×7m闭路磨,水泥粉磨系统为φ2.2×8.0m高产高细开路磨。为了适应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满足晋中市及本县水泥市场需求,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依托灵石县西山水泥厂矿山资源、生产技术条件及管理经验,实现灵石县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淘汰落后的机立窑生产工艺,于2005年3月灵石县西山水泥厂实施1500t/d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改造,并于2006年9月该项目正式投产。现实际生产能力为日产1500吨熟料,年产优质水泥熟料可达46.5万吨。2006年4月灵石县西山水泥厂与山西省投资公司合作,进行资产重组,由山西省投资公司参股57.33%、王子亮参股29.90%、尤春生参股12.77%组建了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