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选大一轮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4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选大一轮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4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5:54:54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课时规范练第28页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某种能源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该能源资源发电的电站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能源资源是( )

A.水能 A.气候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该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西南部,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太阳辐射较强,因此该能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能。图中显示美国本土西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地区该能源较少,原因是这两地降水较多。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甲处该能源并不是十分丰富,但该处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电站集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故选C项。 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第3~4题。

B.风能 B.地形

C.地热能 C.市场

D.太阳能 D.交通

2.图中甲处电站集中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图中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4.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板块消亡边界 C.板块生长边界

D.板块内部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图中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和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这类资源应是太阳能。两地均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B项正确。A项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之一,与巴基斯坦无关,排除。C、D两项与太阳能无关。故选B项。第4题,D类能源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地热资源丰富。故选B项。

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表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A.东北北部 C.江淮地区 A.1955年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从图中等纬度线可以看出,1955年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介于40°N~45°N之间,说明夏季风最北可达华北地区,B项正确。第6题,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势力强,快速北移,雨带在北方停留的时间长。由图中可以看出,和其他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停留在35°N以北的时间长,而停留在35°N以南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主要湿地面积缩减情况分布图。据此完成第7~8题。

B.华北地区 D.华南北部 B.1965年

C.1975年

D.1995年

6.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

7.关于我国主要湿地缩减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滨海湿地——过度养殖 B.三江平原湿地——过度垦殖 C.玛曲湿地——过度用水 D.新疆湿地——过度樵采

8.我国湿地面积大幅度地缩减,将导致( )

A.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B.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 C.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 D.水土流失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小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各地湿地缩减的原因:滨海湿地——建设占用;三江平原湿地——过度垦殖;玛曲湿地——过牧过垦;新疆湿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第8题,湿地大面积缩减,会导致调节气候、蓄洪防洪的功能下降,气候恶化,旱涝多发;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超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工业、汽车尾气、燃煤等导致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下图表示1870年至2050年全球主要能源的生命周期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9~10题。

9.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其( ) A.储量较小 C.输能难度大

B.开发成本高 D.环境污染重

10.全球能源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 ) A.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B.能源利用种类逐渐减少 C.人类利用能源总量逐渐减少 D.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可再生能源多为新能源,且多能量分散,不易收集利用,技术和设备要求高。若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无限储量,A项错;部分可再生能源地区适应性强,输能难度不大,C项错;多数可再生能源为清洁能源,D项错。第10题,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强,A项错;能源利用种类增加,B项错;利用能源总量增加,C项错。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C.植被破坏

B.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

1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答案11.B 12.D

B.河流含沙量减少 D.水资源短缺加剧

( )

解析第11题,300年来,耕地、牧场面积不断增大,森林、草地面积减少,其根源是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和牧场获取更多产出所致。第12题,耕地、牧场面积不断增大,森林、草地面积减少,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资源将趋于短缺。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 C.高寒荒漠地

14.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 A.高山荒漠带 C.高山草原带 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农业示范区、防护林工程所占面积较小,即耕地、林地比重小;西藏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所以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D项正确。第14题,该地区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取得了成效,所以该区域防护林工程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可以推断这些地方最可能是该地区的沙源地,B项正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B.河谷地带 D.交通沿线区 B.林地 D.草地

(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14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课时规范练第28页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某种能源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该能源资源发电的电站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能源资源是( ) A.水能 A.气候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该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西南部,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太阳辐射较强,因此该能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能。图中显示美国本土西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地区该能源较少,原因是这两地降水较多。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甲处该能源并不是十分丰富,但该处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电站集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故选C项。 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