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3:28:48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 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东东说:应找回13元。

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设计意图: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

(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现在我们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

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五、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自己的收获怎么样吧?课件出示检测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指导、讲解,让其明白算理。生完成后,集体对检测题进行讲评,并且掌握学生对题目的目标达成度,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检测A卷: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6+219 637+268 359—136 408—57

2、看图填空,并说出理由。

以上题目由生完成,之后集体讲评、订正。

附答案:1、965、905、223、351

2、苹果:105 梨:310 香蕉:17 橘子:95

课堂检测B卷:

1、填上合适的数,并说明理由。

139+( )= 821 709—( )=136 ( )+125=602 ( )—395=205

2、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附答案:

1、682 、573、477、 600

2、894—423=471 469+334=803 945+15=960(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 六、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

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