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综合练习A卷 (附答案)
B.砂井
C.塑料排水板 D.袋装砂井 E.粉喷桩
10、乳化石油沥青可用于( )。
A.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B.热拌沥青混合拌料路面 C.透层 D.粘层 E.封层
三、案列分析题(共5题,每题24分)
1、某桥梁工程,为主跨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跨越河流。该工程采用预制吊装,后张法施工。由于预制场设置在工地附近的空地上,因此基岩裸露。 【问题】
1.该桥板梁预制的模板有何技术要求? 2.对板梁应开展哪些主要内容的检验?
3.预应力筋张拉后,施工人员冲洗孔道后立即压浆,从一个梁端的高孔位到低孔位依次压浆,当压浆泵油表显示最大压力时立即停止压浆,转入下一个孔道的施工。请指出以上操作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4.在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中主要侧重什么方面的检验?
2、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
(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
(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K6+280~K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设置了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
第 5 页 共 9 页
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问题:
1.逐条判断测量管理制度中第(1)、(2)、(3)、(4)条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之处。 2.补充第(5)条中作为竣工文件的其他测量归档资料。
3.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4.为解决K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3、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主桥垒长820m(2×50m+9×80m),为变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梁桥,分上下游两幅,每幅单箱单室,顶板宽13m底板宽6.5m,箱梁采用长线法台座预制,缆索吊装,悬臂拼装。
为加强安全管理,项目部在全桥施工过程中建立了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实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了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加强进场材料管理,对钢筋、钢绞线、水泥等重要材严格检测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在工地试验室,对砂卵石等地材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某次卵石试验中,由于出现记录错误,试验人员立即当场用涂改液涂改更正,并将试验记录按要求保存。
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由塔架、主索(承重索)、起吊索、牵引索、扣索、工作索、天车(滑轮索)、索鞍、锚碇等组成。塔架高度85m,采用钢制万能杆件联接组拼,塔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主索锚基坑地层及断面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基坑开挖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突降大雨,基坑出现大面积垮塌,并导致2人受伤,主桥墩柱、盖梁施工完成后,安放支座、现浇主梁0块混凝土,然后吊拼1块箱梁,同时进行墩顶箱梁的临时固结,再依次拼接各梁段。 【问题】
1.图1中A是何种设施?说明设置A的主要要求。
2.结合背景资料,说明图中B的大小的要求,图中对微风化砂岩开挖坡度设为1:0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确定上层土层开挖坡度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结合图和背景资料,为防止同类垮塌事故,该基坑开挖时可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4.补充对钢绞线还需进行的检查项目,改正对砂卵石地材试验检测记录的错误做法。 5.简要说明墩顶箱梁“临时固结”的施工步骤。
6.结合背景资料描述的施工内容,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项目部应编制哪几个主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4、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条21.7km的二级公路,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其中K22+300~K22+700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填方平均高度为12m左右。施工单位填筑前,对地基原状土进行了检测,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然后对地基进行了压实处理。由于前后路段开挖后,可调运利用的填料主要是石方,为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成本,在请示建设单位后,施工单位将填土路基变更为填石基,边坡为1:1.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了倾填的方式进行施工,在路床底面下1.0m范围内改为分层填筑并压实。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进行了质量检验。路堤填筑完毕后不久,该路段出现了部分边坡坍塌。经处
第 6 页 共 9 页
理后,该项目通过验收,评定为合格工程。 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变更设计制度的要求?为什么?较大问题的变更如何处理方为有效?
2.从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分析引起部分边坡坍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当采用倾填方式进行施工时,填石路堤在倾填前,对路堤边坡坡脚该如何处置? 4.路堤边坡除了边坡坍塌外,还有哪些常见病害?
5.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的质量检验,应该实测哪些项目?
6.在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时,通常采用双指标控制工程质量等级,请问双指标是哪两个指标?
5、某高速公路6标段有6座桥梁,其中有相邻两座桥均为每跨25m箱梁,因25m箱梁每片自重67t,长距离运输困难,故在K17+206~K17+400段建立箱梁预制场,负责K16+820.33、K18+368中桥25m箱梁的预制,再用拖车运送至桥位安装。
施工单位在预应力梁的钢筋加工中,需接长主筋>φ16的采取闪光对焊,其余用10d单面电弧焊或5d双面电弧焊。钢筋下料采用截割机割断,钢绞线下料采用电弧切割。一束为5根的钢绞线,用绑扎丝每2m间距进行一次编束,每根钢绞线的两端对应编号。
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中,在张拉前,钢绞线和锚具按规定进行了抽样送检,对油表、千斤顶进行标定。箱梁预制混凝土强度达90%以上,进行钢绞线的张拉。采用φ15.24mm低松弛钢绞线两端对称同时进行张拉。K16+820.33、K18+368两座中桥每片梁6个孔,每孔5股钢绞线为一束,每束的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6696MPa。
张拉程序为:低松弛钢绞束0→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
箱梁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张拉的钢绞线,断丝、滑丝的根数控制在同一断面总根数的1%。一束不能超过1根。张拉时由专职质检员旁站监督,严格按设计张拉顺序对称逐级进行,认真记录压力表读数值、钢绞线伸长值,检查有无断丝、滑丝现象。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根断丝,其余梁均正常。 问题:
(1)预应力梁的钢筋焊接还可采用什么方法? (2)指出预应力梁在钢筋加工中的错误并改正。 (3)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双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针对质检员旁站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片梁的一束钢绞线有2根断丝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第 7 页 共 9 页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D 2、C
3、正确答案:B 4、正确答案:D 5、D 6、【答案】B 7、正确答案:D 8、C 9、【答案】C 10、C
11、答案:A 12、正确答案:A 13、C
14、参考答案:C 15、【答案】:A 16、正确答案:A 17、答案:B 18、D 19、C
20、答案:C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2个符合题意)
1、正确答案:A,C,D 2、【答案】AC 3、DE 4、【答案】ABC 5、答案:ABD
6、正确答案:A,C,E 7、B,D 8、ABE 9、BCD 10、ACDE
三、案列分析题(共5题,每题24分)
1、1.模板应采用钢板和型钢组焊而成的组合钢模,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表面平整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试拼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主要检验内容有:混凝土强度;板梁的几何尺寸;板梁平整度以及板梁支座预埋件表面的平整度;预埋件位置。
3.(1)冲洗孔道后立即压浆不正确,冲洗孔道后应清除积水;(2)一个梁端的高孔位到低孔位压浆不正确,应从梁最低孔位开始依次向上压浆;(3)泵油表显示最大压力时立即停止压浆不正确,达到压浆泵显示最大压力时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直至规定稠度的水泥浆充满整个孔道为止。
4.在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中主要有以下检验:预应力筋的各项性能,千斤顶、油表、钢尺检查校正;预应力管道坐标和管道间距;张拉应力值、伸长率和断丝滑丝数。 2、1.第(1)条不正确。
改正: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
第 8 页 共 9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