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挑战杯创业计划书全国金奖-2006-经典详细样板LED
研发能力,公司将在管芯市场上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根据整体市场规模和公司的年产量,考虑到影响实际销售的各种情况,初步估计公司的产销量、市场份额、销售额如下:
乐观估计:年生产量 7.5万/日×20日/月×12月=1800万 年销售量 1800万
市场份额 1800万/30000万=6%
销售额 1800万×8元/个=14400万元
悲观估计:年生产量 5.5万/日×20日/月×12月=1320万 年销售量 1200万
市场份额 1200万/30000万=4%
销售额 1200万×6元/个=7200万元
注:国内市场,且不考虑长期产能的提升
根据国内外数据预测,大功率LED照明市场将在2008年至2012年间趋于成熟,届时,国际、国内市场对大功率LED管芯的需求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其后,增长幅度将大幅回落,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因此,公司将考虑在2008年前,尽可能的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至当前的4倍,以期在此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规模优势,获得竞争主动权。
5.竞争分析
5.1五力竞争分析 潜在竞争者: 主要是一些从事传统照明设备生产的企业。 通过与现有的光电半导体生产厂商合作进入本行业。 进入本行业存在技术壁垒。 进入本行业进入成本较高。 供应商: 主要指生产GaN外延片的生产厂商。 要求的技术含量最高,一次性投入大。 在我国尚不能大批量生产。 国际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台湾的少数厂商控制。 现有竞争者: 目前国内尚无以大功率LED管芯生产为主的厂商。 技术壁垒较高,并且由于资金和产业化限制,国内真正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芯片质量也不高。 国外厂商定价偏高,且面临着进入较高的进入壁垒。 顾客: 主要指从事LED下游产品的封装厂商。 我国的LED封装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集中了大量厂商,形成一定规模。 顾客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不高。 13
替代产品: 高亮度LED产品是日光灯、霓虹灯等传统照明设备的替代光源。 由于高亮度LED产品所具有的各种性能上的优点,目前尚无更好的替代品出现。 本产品比传统照明产业产品的利润率高。 5.1.1现有竞争者:
(1)国际:
Lumileds: Philips Lighting和Agilent(原HP)合资兴办,其生产的1W和5W的Luxeon LED是世界上最亮的白光LED产品。2004年底,Lumileds的销售额为2.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43%,净收入为6200万美元。
日本日亚化工日前宣布,该公司已与美国发光二极管厂商Lumileds达成协议,双方将签定LED相关专利技术的交叉授权合约,涵盖的对象包括两家公司拥有的所有LED相关专利技术。
台湾地区的 LED产业近年来在产品结构,制作技术,产品质量,量产水平,市场占有方面,紧逼日本的态势,在世界LED产业中紧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2)国内:
我国现在已存在的生产芯片的厂商多集中在生产小管芯芯片上,尚无法提供发射功率较大的高档次大功率芯片,这些厂商的芯片参数的一致性、抗衰性、可靠性指标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的主要厂商有:
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全色列(AlGaInP和GaN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芯片以及其它光电材料的规模生产、研发和应用开发。
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半导体照明芯片,2004年9月由大连路明科技集团投资1.5亿元成立。
上海北大蓝光——主要产品包括氮化物紫外光及高亮度蓝、绿光外延片以及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同时开发包括白光LED在内的光电器件及相关应用产品。
上海蓝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专门从事半导体照明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主要产品有蓝光、绿光、紫光等外延片及器件芯片,常用芯片规格均为小管芯。
深圳市方大国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 主要产品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蓝色发光元器件(LED)芯片及其相关产品。
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6月——主要产品有LED光电器件,光电线缆,继电器,电声器件及信息通信等。
南昌欣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现由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普光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达华中外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专门生产发光芯片与器件的半导体。 5.1.2潜在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主要是一些传统的照明设备生产厂商,由于进入LED照明市场时面临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多采用与现有的光电半导体生产厂商合作。比如现在美国的GELcore公司就是GE Lighting(美国最大灯具厂)与Emcore(美国光电半导体MOCVD设备大厂)联合于1999年成立的。
14
5.1.3替代品
高亮度LED产品是日光灯、霓虹灯等传统照明设备的替代光源。与传统的白帜灯和荧光灯相比,大功率LED产品具有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结构紧凑,体积小,平面化,重量轻,方向性好,响应快,无辐射,耐各种恶劣条件等优点。
由于高亮度LED产品所具有的各种性能上的优点,目前尚无更好的替代品出现。 5.1.4供应商
供应商主要是指生产GaN外延片的生产厂商。目前LED芯片生产的国际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台湾的少数厂商控制。目前我国LED中游以及下游封装厂商主要使用的芯片多来自台湾。台湾主要有光磊、鼎元、光宝、国联等七家生产LED芯片的公司,生产各色传统芯片占世界产量的七成以上,质量略逊于日美,但价格较便宜。欧美、日本等著名光电公司也使用台湾芯片。 5.1.5顾客
顾客主要指从事LED下游产品的封装厂商。
我国在LED封装上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集中了大量厂商,形成一定规模。现在国外包括台湾地区也已经有不少从事LED生产的厂商选择在中国大陆开设LED封装,如台湾的光宝、亿光、今台等,也选择在大陆设厂,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但是顾客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利润率不高。
5.2 SWOT分析
机会:
我国照明市场规模大、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 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置备、器件封装到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利润率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预计未来由于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LED的主要产地,高亮度LED产品将有较大发展。
环境因素(能源紧缺、生态破坏等)都迫切的需要发展LED替代传统照明光源。
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法规扶植本国LED产业发展。 优势:
技术优势:利用“倒装焊”“激光剥离”和“上
下电极”来解决大功率LED管芯的散热问题和出光效率问题,其中“上下电极”是本公司的独有技术,可以提高管芯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人员优势:本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分工明
确、团结合作,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本土优势:依托北大,在产品的开发研究上具
有持续的后劲;通过抢占国内大功率LED管芯
劣势:
资金: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约束是资金有限。 在生产的初期尚需从国外(主要是台湾)进口芯
片投入生产,需要协调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
市场需求:国内下游封装厂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
进货渠道,在生产初期开拓市场需求任务比较艰巨。 威胁:
国外的LED产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尤其在LED
产业的中上游产品的生产上有较大优势。 国内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以生产小管芯LED产
品的生产厂商也积极投资扩建准备进入大管芯LED产品的生产。
还有一些传统的照明设备生产企业也积极准备
进入LED照明市场。
15
市场可以设置行业壁垒、打专利官司。 利用政府采购扩大企业生产。 5.2.1机会:
我国现在是世界照明电器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之一,2002年销售收入445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但是我国的照明工业大而不强,主要做低端产品,利润率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每年的照明用电只有2000亿度,只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2%,这恰切意味着照明工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由于在LED产品生产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今后制造厂商会在超高亮、全彩色技术面扩张投资,提升产能,从业人员会有增加,我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将成为世界LED的主要产地,预计占世界总量的六成以上,五年之后产值达到七十亿元,超高亮度LED会有30%速度增长,而传统LED也会有5%——10%速度增长。
我国正日益成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对照明用电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着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制约,而高亮度LED产品作为传统照明设备的替代品具有绿色节能等优点。
政策上,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国内LED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2003年6月,国家科技部联合其他部委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各地也陆续成立了光产业园区,为从事LED生产的厂商提供各种税收以及政策优惠,比如大连的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2004年大连光产业园正式建立投产的。
5.2.2威胁:
国外的LED产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在技术上和规模化生产上都领先与国内厂商,尤其在LED产业的中上游产品的生产上有较大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以生产小管芯LED产品的生产厂商以及一些传统的照明设备生产企业也开始积极投资扩建准备进入大管芯LED产品的生产。
5.2.3优势:
目前大功率LED产品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散热问题”和“出光效率”问题,对此,本公司有着较明显的技术优势:
“激光剥离”:解决LED外延片生产中由于没有合适的衬底而造成底外延层质量问题,可以大幅度改进GaN基LED和LD的工艺流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光效率与散热性能;有利于消除静电损伤与封装。
“上下电极”:该实验室独家所有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管芯发光亮度, 提高散热性能、延长寿命;同时减少工序工艺,极大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员优势:本公司的管理团队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既有技术上支持,也有同时在团队的管理运作上也有丰富的经验。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北大半导体中心支持的企业所生产产品在市场具有良好声誉;跟上海蓝光、北京睿源等企业有合作基础。
本土优势: 与国外及台湾迁入的厂家,除了依托北大研究优势进行持续的后续研发;申请专利,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