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 【详解】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细胞分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详解】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A错误;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所以选A。 【点睛】无论生物个体是否成熟,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内质网是由单层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详解】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4.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所以选B。
【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5.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植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在无氧时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大部分组织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反应是水的光解和合成ATP;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详解】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所以选C。
【点睛】光合作用虽然暗反应消耗了ATP,但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了ATP;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
6.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信息包括物理(声、光、电、磁等)、化学(化学物质)和行为(特定的动作)信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样方法、灯光诱捕法和标志重捕法。趋光性昆虫的种类很多,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捕,统计种类数。学科*网
【详解】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B错误;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所以选B。 【点睛】趋光性昆虫有很多种,用黑光灯诱捕时,能吸引附近多种昆虫向黑光灯聚集,所以能用于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7. 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