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修葺(qì) 芳馨(xīng)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 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 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 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绸缪 凋卸 朦胧 怄心沥血 B. 飘缈 迭宕 隐逸 面面相觑 C. 留滞 溽热 阴霾 真率稚气 D. 骠窃 言迄 凌厉 切中肯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1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 )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孙福明让冠军的现象也使我们怀疑,在全运会上进行竞争的主角,究竟是运动员,还是他(她)们背后运动队的那些官员?
B. 从《我和爸爸》的投资几百万元,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的投资2000万元,再到《宫里的日子》的投资8000万元,徐静蕾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亲情题材到爱情题材再到已说了N遍的历史焦点人物,徐静蕾的出手越来越“狠”——一种从她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丝毫野心的内敛的狠劲。
C.我倒是欣赏张元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D.现在入选的,正如萧乾同志所说的,是两类诗:第一类“是写给儿童的”,第二类“是以儿童为题材”即写儿童的(二者有交叉)。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ks.5u
B.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C. 温庭筠,字飞卿,才思敏捷。能词,词风秾艳,词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其名,时称“温李”。
D.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与颖师弹琴》《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
2
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9.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10.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每题3分)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
①
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者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小吏,侍高祖。 侍:侍奉 B.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呵责
C. 虽齐鲁诸儒质行, 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 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尊礼:尊敬
1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A. 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 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虽他皆如是
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什么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 无论是归老家居后的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子孙,万石君都严格要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C. 文章暴露出朝臣外为恭谨而实际内心特别惶恐的心理状态,写个马字少了一笔就惊呼“上谴,死矣”,问车前有几匹马,还要一一挨着数才敢说六匹。这样写人们的恭谨,也是对残酷现实的揭露。 D. 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称为是行为忠厚的君子长者。
第Ⅱ卷
四、(共24分) 16. .把上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1)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①
初冬夜饮 杜牧
②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