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识字2 姓氏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走”。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走”。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你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改编的一小部分。(教师板书:《姓氏歌》)
4.揭示课题,并板书。 5.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了哪些姓?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姓、什、么、双”,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 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