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评定学11 - 图文
第十二章 步态分析
1、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
2、步行周期(gait cycle)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秒(s)表示。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3、步行时相(gait phase/period)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gait phase),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和摆动相(swing phase)。一般用该时相所占步态周期的百分数(cycle%)作为单位来表达,有时也用秒(s)表示。 4、支撑相
支撑相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 单支撑相
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过程,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为了进行步态矫正和训练的方便,提出以下动作要点:
(1)足跟着地: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伴有足下垂、内翻的患者难以完成。
(2)全足底着地:自步行周期的7.6%开始,全足底在地面放平。伴有足内翻、足下垂的病人难以完成。
(3)重心转移到同侧:由于单侧下肢支撑身体重量,偏瘫、关节疼痛、平衡能力低下的患者往往时间过短。
(4)足跟离地:自步行周期的41.5%开始,是向下蹬踏的起始动作, 偏瘫病人往往完成不充分。
(5)膝关节屈曲增大:自步行周期的54.1%开始,偏瘫病人由于下肢伸肌占优势,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完成困难。
(6)足尖离地:自步行周期的60%开始,身体的重心线移到踝关节前方, 足趾用力着地,通过下肢的蹬踏动作,产生向前的推进力。偏瘫患者由于下肢痉挛,足下垂、内翻,下肢分离运动不充分,所以不能较好地完成此动作,是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双支撑相
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 6、摆动相
摆动相是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此阶段的动作要点是: (1).足上提 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3.6%开始,是足尖离地、下肢向前摆动的加速期。 (2).膝关节最大屈曲 是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7.9%开始的, 摆出的下肢刚刚通过身体的正下方。
(3).髋关节最大屈曲 自步行周期的84.6%开始。此阶段已完成下肢向前摆出的动作,开始减速,直至足跟着地。
(4).足跟着地 完成步行周期的100%。 7、步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1)、四期分析法:两个双支撑相(约各占步行周期的12%时间);一个单支撑相(约占步行周期的60%-62%时间包括双支撑相);一个摆动相(约占步行周期的38%-40%) (2)、RLA八分发:支撑前、初、中、末期;摆动前、初、中、末期 8、跳跃、跑步与步行的动力学区别
静态站立时,地面支反力(地反应力)F等于体重G。走路时人的重心在不断地上下移动,双支撑期时重心最低,相当于以双腿为边步长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的高。而摆动中期的重心最高,相当于腿长(实际上还要加一个常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此时的地面支反力就等于体重再加上或减去人的质量与上下运动的加速度的乘积。走路时地面的最大支反力相当于体重的110~125%,即走路时F = 1.1~1.25G。中长跑时最大蹬地力约4G,短跑是5G,跳远是6G,跳高是8G。可见足部承受的重量是远远大于体重。
常见的异常步态模式(P261)
一、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
脑瘫步态: 马蹄内翻型、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
截瘫步态:平行杠内行走步态、臂杖腋杖手杖或助行架行走步态 其他神经疾病:蹒跚步态(小脑病变-鸭子状或蹒跚状)、前冲步态(帕金森病-前冲或慌张步态
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 臀中肌步态 股四头肌步态 胫前肌步态 腓肠肌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疼痛步态
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短腿步态 假肢步态 平足
四、老年步态
第十四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1、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同性的活动。 2、分类:(一)躯体的或基本的ADL(physical or basic ADL,PADL or BADL) (二)复杂性或工具性ADL(instrumental ADL,IADL) 3、常用的评定量表
(一)PADL标准化量表
(1).改良PULSES评定量表 (2).Barthel指数评定 (3).Katz指数评定 (4).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 (5).功能独立性评定 (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 (6).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二)IADL标准化量表 (1).快速残疾评定量表-2 (2).Frenchay活动指数 (3).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 4、ADL评分口诀: 吃饭穿衣上楼梯10分; 大便小便用厕所10分; 轻移步行靠楼梯10分; 洗澡体饰分数低5分 第十七章 偏瘫的评定
1、周围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或减低,无病理反射,肌萎缩出现早而且明显。 2、中枢性瘫痪: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等,久后可出现失用性肌萎缩。
3、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4、共同运动:时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5、Brunnstrom 运动恢复阶段的特点 阶段 Ⅰ Ⅱ Ⅲ 上肢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 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手 弛缓,无任何运动 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 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围伸展 下肢 弛缓,无任何运动 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1坐位时可屈膝90° 以上,使脚向后滑动 2. 坐位时膝关节伸展 3 、仰卧位髋屈曲,膝伸展 1. 坐位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背屈 2. 坐位,髋内旋 3. 立位,踝背屈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 Ⅳ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以下活动:肩0°,肘屈曲90°时,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时,肩前屈90°;手背可触及腰后部 Ⅴ 出现分离运动:肘伸直,肩外展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90°,肘伸直,肩屈曲30°-90°,体,手指可一起伸开,但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 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Ⅵ 6、压疮的好发部位:
①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外踝、足跟部等。 ②侧卧位:耳廓、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踝、外踝等。
③俯卧位:前额、面颊、耳廓、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足背脚趾等 ④坐位:骶骨、坐骨结节处 7、 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 评定分级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评定标准 局部皮肤有红斑但皮肤完整 损害涉及皮肤表层或真皮层可见皮损或水泡 损害涉及皮肤全层或皮下脂肪交界处可见较深创面 损害涉及肌肉、骨骼或结缔组织(肌腱、关节、关节囊等) 8、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
尿急、尿频、尿潴留、尿失禁 9、疼痛按持续时间分类:
(1)急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内; (2)慢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3)亚急性疼痛:介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间,约3个月;
(4)再发性急性头痛:疼痛在数月或数年中不连续的有限的急性发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