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总论》复试资料
第 13 页 共 47 页
成熟的种子特征:
1)种皮坚固,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一般由绿转黄绿至淡黄,或为暗灰色、黑色。
2)种子的干重不再增加,含水量减少,对环境的抵抗力增加。
3)种子成熟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变化,淀粉、蛋白质、类脂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多种酶的活性也会增加。 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指同一植物的一部分或一种发育类型与另一部分或另一种发
育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主要包括:
①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 ②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 ③ 同化器官与贮藏器官的生长相关。
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一般首先发根,然后茎叶生
长,之后根系与地上部同时生长。由于不同生长时期及生长中心的转移,使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速度和比例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受遗传因素的支配,但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调节。A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促进:地上部靠根系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进行生长,而根系则依靠叶片生产的同化物质进行生长B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抑制:如果地上部坐果太多,根系生长就会停止或非常缓慢。摘除部分果实,就可以增加根的生长量,因为本来运输到果实中的一部分营养就可以转运到根中去。而如果摘除一部分叶片,会减少根的生长量。因为减少了制造养分的器官,相应地供给根的养分也会减少。
影响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关系的因素?
A 遗传因素:植物根系的强弱受品种特性的影响。
B 环境因素:地下温度较高时,根系生长好;温度偏低时,则生长受抑制。 C栽培因素:
①肥水供应会显著影响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比例。氮肥和水分充足, 地上部的枝叶生长旺盛,而适当的肥水有利于地下根系的发育。 ②整形修剪也会影响到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平衡,较好的及合理的修剪可 以调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而修剪不当将影响地下部的生 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器官的生长是生殖器官生长的基础,即生殖器
官的生长发育以营养器官的生长为先导;营养器官为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和水分等。但更多的时候是制约和竞争的关系。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之间,或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始终存在着既相关又竞争的关系。(一)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的影响: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大,果实才能发育得好,产量高;如果营养生长不良,叶面积小,则开花少,坐果也少,果实发育慢,果实小,产量低。在营养器官中,叶是主要的同化器官,对生殖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二)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影响: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作用。过早进入生殖生长,就会抑制营养生长。受抑制的营养生长,反过来又制约生殖生长。如果的营养生长不足就过早地开花结果,由
第 13 页 共 47 页
第 14 页 共 47 页
于结果和果实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反过来营养器官生长不充分,制造的同化物质较少,也会影响到开花结果和果实的正常发育,降低产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影响的程度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以嫩果为产品的种类,果实生长时间短,其膨大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比采收成熟果的要少得多。因此,对营养生长的影响较小。如黄瓜、青椒等,它们可以一边进行营养生长,一边结果,一边采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几乎同时并进,直到拉秧。
隔年结果概念(大小年):在果树栽培中,一年产量高,另一年产量低的现象叫
隔年结果。以仁果类果树隔年结果现象最为严重。
隔年结果(大小年)原因:从树体本身来说,是因为它们不但有营养生长与生殖
生长的矛盾,而且这类果树的花芽分化又属于夏秋分化型,其花芽分化也与果实生长争夺养分。所以,还有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之间的矛盾。1.枝叶生长与花芽分化:良好的营养生长是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枝叶生长量才能有一定的花芽数量。营养生长太旺,特别是花芽分化前,营养生长不能停缓下来时,不利于花芽分化。该年度形成花芽少,下一年就开花少,坐果也少,出现小年。营养生长太弱,没有较充足的营养供给花芽进行分化,也不能形成较多花芽,下一年开花坐果也较少,形成小年;而当开花坐果少时,树体就会贮备较多的营养供花芽分化用。所以,小年时当年的花芽分化往往较多,第二年开花坐果就多,因此又形成了大年。开花坐果与花芽分化:影响大小年的还有另外一对矛盾,即花芽分化与开花坐果。大年时大量的开花坐果要消耗过多的营养;另外,幼果的种子产生大量抑制花芽分化的激素(如赤霉素),所以当年的花芽分化一般较少,那么下一年就会开花少、坐果少而形成小年;小年时开花坐果少,就有较多的营养用于花芽分化,当年生芽多,下一年往往又形成大年。 3.导致大小年形成的其他因素:大小年的形成,除树体本身和栽培管理不当外,修剪不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形成大量花和幼果时,不加以人为调节,或小年时不采取保花保果措施,就会使大小年现象更为严重。 另外,病虫害、干旱、霜冻和冰雹等灾害也有可能造成大小年。 防止大小年措施:首先应从调节树体营养及合理的负载量入手,再加上合理的肥
水管理,大年时注意疏花疏果,小年时则注意保花保果,一般是能够控制大小年形成的。
同化器官与贮藏器官生长的关系:
A促进:没有旺盛的同化器官,就不可能有贮藏器官的高产。所以,叶生长良好,叶面积较大,碳水化合物生产得多,运输到贮藏器官的营养就越多,有利于促进贮藏器官的形成。
B抑制:叶生长不良时,叶面积小,制造的养分也就少,不利于贮藏器官的进一步发育. 贮藏器官类型:
A以果实和种子为贮藏器官的(实际上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B以地下部根和茎为贮藏器官的(实际上是营养器官之间的养分竞争); C以地上部叶球或肉质茎为贮藏器官的
园艺植物的环境是指其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第 14 页 共 47 页
第 15 页 共 47 页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园艺植物起作用的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包括:(1)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空气、雷电、风、雨和霜雪等。
(2)土壤因子:土壤质地、温度、水分、通气性和pH值等。 (3)地形因子 :地形类型(山地、平原、洼地)、坡度、坡向和
海拔等。
(4)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 等。 (5)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积 温:通常把高于一定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生物学零度:对园艺植物来说,在综合的外界条件下,能使园艺植物萌芽的日平
均温度为生物学零度,是生物学有效温度的起点。
落叶果树的多在平均温度6~10℃,常绿果树为10~15℃。
生物学有效温度: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称生物学有效温度。
生 长 季:指不同地区能保证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时期,其长短决定于所在地全年
内有效温度的日数。
生物学有效积温:生长季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为生物学有效积温 温度的三基点:植物能生长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植物生长温度的最低点和最高点,生长最快的温度称为其最适点,三者合起来称为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 温周期:白天和夜晚温度的差异。
温周期现象:植物正常生长对昼夜温度周期性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的作用:
1.低夜温有利于花芽分化
2.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水平高,果实风味浓。 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种子春化:以萌动的种子进行低温春化(白菜、萝卜、芥菜、菠菜) 绿体春化:幼苗植株必需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即需要以营养体经感受
低温作用。(洋葱、大蒜、大葱、芹菜)
脱春化: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把植物放到较高温度下,低温的效果被消除,这
被称之为脱春化。
冻害:零下低温作用植物组织,使发生冰冻并造成的伤害; 寒害:即温度稍高于0℃,组织未冻结成冰造成的低温伤害;(冷害) 冻旱:是低温与生理干旱的综合表现; 霜害:即早晚霜的为害。
蔬菜分为五类:
1. 耐寒的多年生蔬菜(金针菜、韭菜、石刁柏、茭白、辣根)地上部分能耐高
温,但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而以地下的部分越冬,能耐-10~-15℃的低温。
2. 耐寒蔬菜(菠菜、大葱、大蒜以及白菜中的某些耐寒品种)能耐-1~-2℃的低
温。短期内可以耐-5~-10℃的低温。同化作用最旺盛的温度为15~20℃。黄河以南及长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
3.半耐寒蔬菜(萝卜、胡萝卜、芹菜、白菜类、甘蓝类、莴苣、豌豆、蚕豆)这
类蔬菜可以抗霜,但不能长期忍耐-1~-2℃的低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其同化作用以17~20℃为最强。
第 15 页 共 47 页
第 16 页 共 47 页
4 .喜温蔬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最适同化温度为20~30℃。当
温度在10~15℃以下时,授粉不良,引起落花。因此在长江以南,可以春播或秋播,北方则以春播为主,使结果期处在温度适宜的季节。
5. 耐热蔬菜(西瓜、甜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豇豆、刀豆),在30℃
左右的同化能力最高。豇豆在40℃的高温下仍能生长。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表现?
A直接作用是指光形态建成,如光照促进种子萌发、幼叶展开、花芽分化、叶绿
素合成等。光形态建成是以光信号的形式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短时间较弱光照,属于低能反应。主要受体为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
B间接作用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光合作用要求较长
时间的较强的光照,属于高能反应。光合作用的光受体是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光信号主要受体为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
光合作用的光受体是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光的光通量。 光照强度的表示方法:
A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光辐射能,单位W/m2; B 量子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辐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单位μ
mol/m2〃s ;
C 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作用有有效果的光辐射;
D 光合光量子通亮密度:有效光合辐射的量子通量密度 。
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 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表示光合
作用的效率。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A遗传因素:C3和C4、喜强光和耐弱光等; B叶龄和叶位:叶片年龄(生理状态)、 叶片的位臵和角度; C植株生理状态:植株健壮,生理活性高,光合能力强
D环境因素:光照、水分、CO2、营养等E栽培管理:植株调整、环境调控、肥水管理等。
光抑制: 当叶片接受太阳光能超过其利用能力时,光合活性下降,光合作用被抑
制的现象。
植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就是?光抑制?的结果。 光能利用率(Eu):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
同一时期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百分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①提高光合能力(提高净同化率):高光合品种、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栽培管理; ②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土地绿叶覆盖程度、矮化密植、提高叶面积指数、形成合理叶幕、改善冠层结构等;
③延长光能利用时间:提高复种指数、间作套种、设施栽培、育苗栽培等; ④减少物质消耗:降低光呼吸、减少暗呼吸;
⑤提高经济系数:通过生长发育调控,提高产品器官的产量。
第 16 页 共 47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