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宿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doc
不大但很甜,栗肉的颜色较深,咬起来韧而不粉。
③冬至回家,它落光了叶子,尽露青白光亮的皮肤,很威严地站在那里,像一尊青铜的武士。清明回家,它长了一头浓密的青丝,还有一条条毛毛虫的栗穗子。中秋回家,它的树根下摆着一大一小两只圆篾匾,栗子带青霜,泛着微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弓着腰,低头翻栗。头顶上,树冠有些萧瑟,树叶间挂着些大张着嘴巴的“栗碗”,那是一只只口朝下的空“碗”。
④父亲说,栗子和其他果子不一样,桃梨杏李,从树头摘下来叫“离枝鲜”,栗子要自己落下地才算“圆气”。父亲说,前几天,住在集上的双喜回来,用竹篙子打,打了一担栗子回去剥,他那栗子肯定不如我这些栗子,不“圆气”。父亲说着,伸手抓了一把栗子给我看,我接过来,这些栗子表面温热,肚里却有绿沉沉的凉。
⑤父亲说,这几日,一夜到亮,“噗咚”、“噗咚”,栗子砸在瓦上,吵得人睡不稳。秋往深里去,雁叫长空,月照霜林,栗子也在赶路,赶着成熟,赶着分娩,赶着落地。落地心安。我从屋里扛一架木梯出来,架在檐口,手里提着扫帚上屋,我要为父亲清理一下屋面。屋面上的积叶中藏着很多栗子,随着扫动,溜溜地滚下瓦来,像指尖滑过琴键,一路脆响。我边扫边捡,长裤的两只口袋装得满满的。扫完了屋面,我又帮着父亲在地上找散落的板栗,石板缝里,酒瓶堆里,院墙头上,都有收获,手里的栗子沉甸甸的,心头喜悦也是瓷瓷实实的。
⑥低头寻栗,忽然想起“李衡奴”的典故。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载:丹阳太守李衡在任时,偷偷叫人在武陵龙阳汜洲上种了千株柑橘,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洲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也可足用耳??”此板栗树是我们孙家木奴否?
⑦带一包板栗回城,放进高压锅,少少焐点水,插上电。妻子下班,板栗出锅,正赶上吃。伊边吃边说:还是老板栗好吃,杂交的新板栗就是面,一点都不甜。
⑧儿子在外,每年只在春节回来几天。每年秋天,我们都趁着板栗大量上市存储点,保管到过年,但往往不是被虫蛀,就是栗肉如败絮,能吃的十不能一。冬天的街上,卖炒栗的很多,我们只是想叫他尝尝自家园里的栗子。
(选自《散文》2015.12)
13.“我”家的老板栗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14.赏析第③小节划线句子表达特色。(6分)
15.文章第⑦小节写妻子吃栗子的情节有何作用?(4分) 1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 题。
诗画恩怨 吴冠中
①大漠孤烟直:表现大漠无所有,只需一线横跨画面;无风,孤烟上升,形成一道纵直线。长河落日圆:长河是一道弯弯的长曲线,落日是一个圆圈。王维这两句诗书写大漠的苍茫、浩瀚且华丽,发挥了形式美中直与曲的对照魅力。苏东坡品味出王维的诗中画和画中诗,但王维的画上却从不题诗,诗不是画的注脚,画不是诗的插画。后世在画面上直接题诗了,所谓诗画相得益彰,但,从何处相得?她们难得彼此相知,相逢对饮千杯少?遗憾的是多数情况下却是同床异梦,话不投机半句多。画上题诗不等于画中有诗,甚至是诗画相悖,媒妁婚姻,彼此缺乏了解,谈不上水乳交融的爱情。贾岛以苦吟闻名,他的诗中潜藏着形式美感,他之苦吟也许苦于极难找到诗与画的交汇点。他的推敲之苦成了后人钻研艺术的一盏明灯。鸟宿池边树:鸟宿,是收缩的形象,近似一个圆圈;僧推月下门:推开门是一道线状的展开,展开的线状与收缩的圈状是形象对比,是绘画之美。僧敲月下门:敲门出声响,则联想到鸟宿悄无声,是动与静的对照,属音乐之美的范畴了。故推敲的问题是采用绘画美还是音乐美的选择,贾岛自己当时也许并末意识到这种区别,因而为之彷徨、推敲。
②诗、书、画三绝是传统中追求的目标,三绝结合在一幅画中更属综合型的艺术珍品,但这样的珍品实属凤毛麟角。其反面,倒是画上乱题诗,诗情非画意,或误导了画境。画面题跋中也是精辟之论不多,废话不少。绘画是分割和利用平面的科学,画中任何一块面积都价值连城,不可轻易浪费。马蒂斯说画面上没有可有可无的部分,如不起积极作用,必起破坏作用。传统绘画中的空白部分亦系整体构成中的组成因素,所谓计白当黑。如果要题诗,这诗和题诗的面积早设计在整体布局中,而习惯性地为补白而题诗、题款,都源于画面已铸成缺陷。
③不依赖文字的阐释,造型本身的诗和意境如何表达,这是美术专业,这个专业里的科学性必须待更深的挖掘。德国的莱辛(lessing,1729-1781)通过对雕刻《拉奥孔》和诗歌《拉奥孔》的比较,明确前者属空间构成,后者系时间节律。我感到这亦是对画与诗淋漓尽致的解剖。
(选自《情、理之惑——视觉艺术与科学相呼应》)
17. 简要说明第①段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18.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诗画恩怨”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 分)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柔弱于觉民一种无奈的表现,柔弱于黛玉是一种美的姿态,柔弱于老子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3分)(A强应是qiǎng B乜应是miē D 侪应是chái)
2.B(3分)(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奔走:很快地走、急行;驰骋:指骑着马奔跑或自由地、随意地到处走动;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竟然: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居然:一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二表示明白清楚。)
3.D(3分)(A项“丝竹”代指音乐;B“佩玉鸣鸾”代指舞女;C项“鱼雁”代指书信D“翠奁”是比喻) 4.A(3分)
5.C(3分)(《人间喜剧》为巴尔扎克代表作)
6.B(3分)(“襟”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选项是名词作状语。) 7.D(3分)(“猝”,突然) 8.C(3分)
(A凭借;率领 B代词,他的;那 C“而”均表修饰 D;指示代词,这;往,到) 9.(1)宁肯看到哺育幼虎的母虎,也不要遇到宁成发怒。(3分,宁、乳、值每点1分) (2)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3分,每句1分)
(3)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4分,每句1分)
10.①依法办事(直法行治),不畏强权;②为官有能,治理有方;③廉洁。(3分,每点1分)
11.(1)夏末秋初景色萧瑟;进退无计生活艰难;临近佳节漂泊在外;战争连年国家混乱。(4分)
(2)连用两个典故,以进为退,通过自己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抒发对他们羡慕之情,表现自己生活无依,无处安身的艰难处境。(3分) (3)思乡的愁苦;漂泊的无奈;国运的忧虑。(3分) 12.(8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2)仓廪实而知礼节 (3)小人穷斯滥矣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门衰祚薄 (6) 桑榆非晚 (7) 晓来谁染霜林醉 13.①小而甜,肉色深;②韧而不粉;③外温内凉;④自然成熟(圆气)。(4分)
14.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以时间为顺序写了栗树一年四季的生成过程,绘形绘色,表达了作者对于栗树的浓浓的喜爱之情,整散句结合,表达富有蕴味。(6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