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二等奖论文

二等奖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0:45:26

二等奖论文

我的备课“四诀”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周蕴倩

什么是备课?《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一直以来,我都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自己平日备课的做法,谈以下四点。 一、备“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入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和年龄、心理的特点;可以根据教学重点的需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作用;也可以因文而宜,考虑课文内容和表达的特点。

例如,《看不见的爱》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学生对盲人的生活是陌生的,对其痛苦没有切身的感受,这样对文中母亲的言行就难以有深刻的理解。基于此,在课前2分钟,我设计了蒙眼套圈的游戏。不仅玩,还让学生简单说说玩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致有这样三种:(1)套圈时,我什么都看不见,又站得这么远,全靠瞎蒙的。(2)套了两三次,我都没成功,想到放弃。(3)能体会到盲人的生活存在着很多不便,挺痛苦的。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他们进入文本,提高感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二、备“链接点”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相承接的往复循环过程,它们是互相依傍,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读写链”课题的日趋成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备课时,我关注以下三种链接形式。

1.链“写作内容”

有些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了课文后,学生容易受启发,能寻找到与课文内容相近的题材,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

如,我执教《荷兰的花》一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介绍郁金香各类花名的段落,然后,出示许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菊花图片,要求学生为不同的中国菊花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抓住菊花的姿态、颜色进行描述,思维活跃、想象奇特,所起的名字精彩纷呈:碗菊、绿如意、千手观音、太阳菊、蟹爪菊、海螺菊、莲座菊、瀑布菊等。

还如,《狼牙山五壮士》的场面描写片段,《餐桌上的大学》中人物对话的几种形式,《扬州茶馆》、《真正的愤怒》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秦陵兵马俑》中人物的肖像描写等都是典型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练笔的语段。

通过写作内容上的读写链接,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题材,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启示,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2.链“写作方法”

在阅读课上,我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写什么”、“为何写”,而且重视“怎样写”的指导,渗透写作知识,进而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颐和园》一文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将阅读教学融入写作教学成为我教学设计的主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所以在教学时,既不宜把游记的特点概念化,但又要让学生形成游记写法的初步印象。我运用了“在润物无声处渗透写作”的教学方法。

如,明确游览路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请学生读书找出四个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这四个句子体现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我紧紧围绕这四个句子展开教学,用箭号在版画上标出游览路线,直观而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

又如,《鸟的天堂》中的动静景物描写的方法,《天然动物园漫游记》中通过多种角度描写众多动物的写作手法,《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和《尊严》两课中运用对比的写法,《拥抱大树》中倒叙的叙述顺序等都是值得让学生了解、借鉴的。

树立“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利用好手中的教材,以读作为写的切入口,把写作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3.链“写作语言”

阅读课时,要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作文课时,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那么,如何把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呢?这就需要进行写作语言上的链接。例如,我执教《晏子使楚》一文后,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成三个独幕剧。教完《十年后的礼物》后,要求学生用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这两例读写训练的过程紧扣课文,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方法,是对教材语言的重组,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积累,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

当然教材中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进行这样的读写融合的训练,这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找准练笔点,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东西说,有内容写。

三、备“兴奋点”

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制造“兴奋点”可以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与总体布局,也可以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的安排以及彼此的联系。

例《五彩池》一文,描述了四川松潘藏龙山五彩池的瑰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我认为本课教学要紧扣住一个“彩”来理解语言文字,要贯穿一片“情”去感受作者心声。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以文字形式让其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中间缺乏形象的声像资料的依托,那是很困难的事。在备课时,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运用图片、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真切感受,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还如,我教学《半截蜡烛》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什么?”学生的感悟是个性化的:“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大家的心。”“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越来越紧张。”“我眼前总是闪过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过电影”,通过还原语境,探寻到了文本的意义。

四、备“延伸点”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教材中课内学习的“延伸点”进行“前伸后延”,如阅读延伸、表演延伸、探究延伸等,创造性地理解、处理和教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求实中创新,努力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我主要谈把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有机链接的三种常用方法。

1、由篇及书。

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原著一部分,让学生配合课文阅读。如《十年后的礼物》选自《一篮枞果》。推荐学生读原著中《达格妮听乐曲》、《葛利格谱乐曲》这两篇。这种放大式的延伸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解读课文有很大帮助,而且容易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成为促进课内外结合的重要阅读纽带。

2、由文及人。

阅读了秦文君的《“病人”》,推荐学生阅读她的《男生贾里》和 《女生贾梅》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在自主地阅读中,学生能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的特点。

3、同一内容比较。

把题目相同或写作对象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学了苏叔阳写的《我的老师》后,我将海伦·凯勒写的《我的老师》及巍巍写的《我的老师》打印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厚意,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写作韵味。

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我的备课“四诀”归根结底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力在哪儿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哪些写作方法要让学生了解……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

备课是一种思路,一种策略。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自己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独到的“有效备课”新路。

“精心预设”是新课程时期的备课基础

疁城实验学校 苏蓉

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的思考与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排斥了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学生对教案设计的超越。因此,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分配每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机械和程式化,成了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对课前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如何精心预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预设教学素材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或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其次分析教材上呈现的学习素材,如编排顺序、深度与广度、情境设置等,如果认为符合学生实际,就要积极采用,或者用游戏、课件等方式将教材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正确的态度;最后如果认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编排顺序不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或知识的深度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就要大胆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奉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更有利于让学生从生动有趣、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使教学事半功倍。另外,还应考虑诸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教师、学生、资料、环境、电教手段等,让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课程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

二、预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哪些知识自学即可,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需要的生活经验,适合选用哪些生活情境;最后,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在平时听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习活动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但教师由于不忍心放弃课前备好的详细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教案走;往往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感到学习困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预设时对学生的起点估计不足。因此“备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预定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观认为,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实质就是考察这堂课的目标——基础知识和

搜索更多关于: 二等奖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等奖论文 我的备课“四诀”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周蕴倩 什么是备课?《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一直以来,我都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自己平日备课的做法,谈以下四点。 一、备“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入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和年龄、心理的特点;可以根据教学重点的需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作用;也可以因文而宜,考虑课文内容和表达的特点。 例如,《看不见的爱》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学生对盲人的生活是陌生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