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一、总则
(一)为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特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要点。
(二)本要点供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勘察文件的技术性审查时参考使用。
(三) 建设单位报审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作为勘察依据的文件及附件;
2.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阶段),必要时应附原始资料及计算书; 3.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勘察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 提供的参数、结论与建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 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 是否达到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5. 是否符合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作为勘察依据的文件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规范规程内容为准。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本要点做出必要的补充规定。
34
二、审查要点
序号 标题 审查内容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有关勘察和地基基础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具体条款略)是否严格执行 勘察单位的资格是否具备; 勘察文件(包括勘察报告、独立完成的专题报告及试验报告等)公章是否有效,勘察文件单位责任人、勘察项目责任人以及各类图表、原始记录责任人签章是否齐全、有效 选用的规范、规程是否有效、完备,是否适用于本工程。 工程勘察主要相关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其他相关标准(当标准更新时,应及时更换新标准) 3.2 3.3 勘察任务委托书 勘察文件深度 委托的勘察任务是否明确; 勘察文件是否满足任务委托要求 是否满足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拟建工程概况,如位置、拟建建筑物高度、层数(地上、地下)、结构与基础型式、基础埋深等是否明确;勘探点高程及座标引测依据是否明确 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要求是否明确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数量、间距、深度)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规范要求;控制性勘探点、采取试样及35
1 强制性条文 2 相关责任及签章 3 勘察依据 3.1 工程建设标准 4 拟建工程概述 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勘探与取样 勘探孔数量、间距与深度 5 6 6.1
原位测试勘探点布置的比例是否适当(其中采取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边坡工程尚应审查是否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要求; 桩基工程尚应审查是否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要求; 当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勘察时,尚应审查是否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当须进行液化判别时,应审查为判别液化布置的勘探点其数量及分布是否合理; 当拟建场地可能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时,尚应审查是否符合相关专用标准的要求; 市政工程是否满足《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 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等规范的相关要求 6.2 6.3 7 勘探方法 取样 测试 勘探手段、方法及工艺是否适当 取样(土样、岩样、水样)的质量、数量、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原位测试方法是否适当,测试数量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规范、标准要求; 市政工程是否符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等规范、标准要求; 测试内容是否满足规范及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室内试验的指标种类、试验方法、试验数量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规范、标准要求; 市政工程是否符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等规范、标准要求 地层划分是否合理; 地层描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9 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表水及地下水位的量测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勘察期间水位、地下水类型等阐述是否明确、合理 提供的地下水参数是否合理 水的腐蚀性测试与判别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判别方法是否符合拟建场地环境条件; 判别结果是否正确 提供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正确 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36
7.1 原位测试 7.2 室内试验 8 地层划分与描述 9.1 水位 9.2 地下水参数 水的腐蚀性测试与判别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 场地类别划分 9.3 10 10.1 10.2
场地类别划分结果是否正确 液化判别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液化判别所选取的参数是否可靠、正确; 液化判别结果是否正确; 计算的液化指数是否正确; 场地液化综合判别结论是否合理 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特殊土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的范围、数量、数值的取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采用的公式是否可靠,依据是否明确,分析结果是否正确 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建议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是否合理 建议的桩基础方案(包括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是否可靠、合理; 提供的参数是否全面、合理 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提供的地基处理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合理 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提供的基坑支护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合理 14.6 降水 建议的降水方法是否合理、可行; 提供的参数是否合理 是否指出了施工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出的相关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合理 16 图表 是否提供了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试验、测试图表; 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吻合 16.2 16.3 16.4
37
10.3 场地液化判别 11 不良地质作用 12 特殊土 13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地基与基础评价与建议 地基基础方案 天然地基 桩基础 地基处理 14 14.1 14.2 14.3 14.4 14.5 基坑支护 15 环境影响 16.1 试验、测试图表 平面图 剖面图 其他图件 平面图是否满足规范、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剖面图比例尺是否合理; 是否满足规范、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其他图件是否满足规范、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