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3)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 ) A.积攒(zǎn) 鱼鳍(qí) 舵柄(duò) 鳐鱼(yáo) ....B.两颚(è) 攥住(zǎn) 嗜杀(shì) 黏液(nián) ....C.吞噬(shì) 脊髓(shuǐ) 蹂躏(lìn) 撬开(qiào) ....D.榫头(sǔn) 打鼾(hān) 残骸(hái) 拽拉(yè) ....
【解析】 B项,“攥”读zuàn;C项,“髓”读suǐ;D项,“拽”读zhu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
B.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C.好吧,他又自言自语地说。望一望绑刀的绳子,看看断了没有。 ....
D.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感同身受。 ....
【解析】 不符合语境,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C )
A.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C.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D.《老人与海》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海洋、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
【解析】 A.主客倒置,应为“名车豪宅并不是真正的贵族的代名词”。B.“令人堪忧”重复,删去“令人”。D.语序不当,应为“《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第 1 页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C.②③⑤
B.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选D 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相衔接。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
5.下列对课文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所以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这是景物描写,景物的变化预示着老人返航的进展,为下文作铺垫。
B.“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一句暗示,说明老人在捕到一条大鱼之后遇到鲨鱼是不可避免的。
C.“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生来就游得跟海里速度最快的鱼一般快”,这句是对鲨鱼的赞美,表现了老人对鲨鱼的喜爱之情。
D.“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充满必胜的信念。
【解析】 这句话写出了鲨鱼的凶猛、快捷,说明形势非常紧迫。这个交代为下文的激烈搏斗张本。
6..仿照下面画横线的例句,根据文段的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正能量,如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 ; 。
参考答案:从《岳阳楼》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都要有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 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7.下面是一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分布图,根据图表信息,将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得出现百分数,不超过70个字。(7分)
答:诺贝尔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比较集中,绝大部分是欧美人。和平奖与文学奖比较均衡,得主散布于三十多个国家。
第 2 页
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用上加点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可以不考虑词序。(不少于50字)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代价 命运 勇气 毅力 智慧 尊严
答: 解析:要用这些词语传达出某种精神,表达某种信念。
参考答案:热爱生命需要我们珍惜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在面对挫折、困难、疾病、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失去勇气、信念,不能屈服于命运,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以顽强的毅力、生存的智慧保持生命的活力,坚持生命的理想,继续生命的追求。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分)
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__①__,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研究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赞颂,确实有许多著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敬仰。但是,__②__,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__③__。
答:①研究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应该以著作等不等心为标准)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答: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又考查了扩展语段的能力。其中的扩展语段是在压缩语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看法”不是随意的,它的根本在于上述材料所隐含的中心:老
第 3 页
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但是也不能只凭兴趣爱好阅读,应加强对经典的阅读。中心是辩证的,不能有偏颇。
参考答案:(1)(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示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二)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7分) 当我们感到疲劳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通过增加氧气来替换体内的二氧化碳。因为这些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这时身体就能做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就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①当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时,不一定需要通过增加氧气来替换体内的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不一定身体就会做出保护性反应。 ③打呵欠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不一定能消除疲劳。 二、提高阅读能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