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1)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30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0分) 1. 下列四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扎(zā)到水底 蚕桑(sāng) B. 装饰(shì) 模(mó)样 C羊圈(juàn) 一望无垠(yín) D. 应(yìng)和 蓑(shuō)衣 2.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率领 捣衣 B. 响晚 觅食 C.照列 顺序 D.丰趣 装饰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歌声在山谷中此起彼落。 B. 辽阔无垠的公园已是花红柳绿。 C.小花猫悠然自得地躺在屋顶晒太阳。 D.他这几天嗓子很痛,整天默默无言。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麦哨》--陈益 B.《牧场之国》---伯罗蒙塞尔 C.《乡下人家》--- 陈醉云 D.《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5.下列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荷兰有“花卉王国”的美誉 。 B。大伙儿一起来采“茅茅针”。 C. 这是我们组办的“乡村风光”图片展。 D.人们把这种鸟叫做“犀牛鸟。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嫩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红霞、归鸟、微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风景画。 C.纺织娘的歌声十分动听。 D.牛群陷入了思考。 7.下列诗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B.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
C.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D.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B.《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C.《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冬、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D.《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 9.“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句子理解有误的是( ) A.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B.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春笋比作小孩子,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C.一个“探”字,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 D.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 10.下列诗句不属于田园诗的是()
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二)在田字格里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下面的汉字。(3分) 冠 鹭 辩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7分)
1. 小红一直是三好学生,只有这个学期不是。(修改病句) 2.“谁都有生活的权利。”(改为反问句) 3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古诗句,我还会运用呢!绿竹疏疏,掩映着几树桃花,几只鸭子悠闲自得得在水中嬉戏,我不禁吟诵“( )”;黄梅时节,细雨滋润着千家万户。雨后,池里青蛙欢歌一片,这真是:“( )”;我走出大门,看到的是一大片的田地,皎洁的月光照着荞麦花,古诗“( )”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4.我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下面的景色。 (1)阳光照耀着娇嫩的杜鹃花。( ) (2)风蝶儿在林间飞翔。( ) 二.课内阅读。(16分)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般 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cáo cháo)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 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居住 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文段选自《 》 1分
2.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3、从括号里选出正确的字词,读音,依次写在括号里。(4分 ) ( )( )( )( ) 4.在文段中你一定能找出与下面词语相近的词语。(2分) 融洽( ) 特别( ) 5.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2分)( )( ) 6.第一段中的“它们”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2分) 7.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天高地阔”,抄写下来。( )(2分) 8.文中最后一段话,我体会它的作用是( )(1分)
(1)总领群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承上启下。 三、课外阅读。(16分)
1.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想着我的外婆家。 2.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了那座梅溪镇上的古老的屋子。曾经消磨了我整个童年的那间“滕华书屋”,依旧没有(改变 转变)一些样子。一种不知名的藤本植物,从窗外( 长 爬)进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子,一直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的开出几朵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
3.春天,书屋前面花坛上的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洞房似(shì sì )的。一群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 旋转 盘旋)在这些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赞春歌。
4.书屋后面,是一个大竹园,一根根的翠竹,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它们在絮语着。当我们走进这竹林的时候,脚下踏着那永远照不着阳光的泥土,软软的,真比踏着厅堂上珍贵的地毯还舒服。夏天,我们常常( 滩 摊)开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要是沉沉地睡去了,不妨就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5.墙外人家尽有搭着瓜棚、豆架的,秋天到了,晚上明月如水,从那些棚架上的绿叶丛中,不断地送过“沙沙!沙沙!”的歌声来,很容易地把我带进甜蜜的梦乡。
6.冬天是最寂寞不过的,但是,在这书屋的火炉边,我曾经和表妹们(烤 考)过山芋吃;在这书房外的一片大雪中,我们曾经堆过雪人玩。
7.这一切都像真的一样,在昨天晚上的梦中,我又一次到了外婆家。 1.给文段加一标题。( )(1分)
2.从括号里选出正确注音、词语,依次写在括号里。5分 ( )( )( )( )( ) 3、解释词语、句子。(2分) 午倦抛书昼梦长 絮语
4、为什么“我”把外婆家那古老的屋子称作“滕华书屋”?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5、(1分)这篇课文按( )顺序来描写的。(A.时间顺序 B.方位顺序 C.时空转换的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 6.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A、表示强调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 (1)我又梦到了童年的那间“滕华书屋”。( ) (2)我们不妨就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 7.短文第3、4、5、6段向我们描绘了外婆家的哪些独特景色?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 )( )( ) 8.短文表达了“我”对外婆家老屋的( )、( )之情。 四.古诗词赏析。(5分)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 《渔歌子》作者是( )代诗人( ),“渔歌子”是( ),全词表现渔夫( )的生活情趣。(2分) 2. 第一句点明词描写的时间是( ),地点在( ),景物有( )( )( )( )等。(2分) 五.小练笔(3分)
看了这幅漫画,你的感受是什么?(至少写两点)
六.习作(30分)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