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A. S′的轨迹为线段
B. 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C. 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
25.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丁 26.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 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
27.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 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 ; b. .
28.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的夹角为θ,一束光线经平面镜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α为多大?
参考答案
1. 35 色光 2.紫外线
3.通过平面镜成像看清病人的牙齿 蒸发吸热 4.镜面 5. 12.5
6. C 7. B 8. D 9. C 10. A 11. B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
14. (1)不合理 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OA 可逆
(3)不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5.人眼看到的物体的明暗程度由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中的多少决定.进入人眼中的光线越多,物体越亮,反之越暗.月光照射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照在路面上发生漫反射.甲同学迎着月光走,水面反射的光线恰能射入眼中,而路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甲同学看到的水面比路面亮.乙同学背着月光走,水面反射的光线基本没有射入眼中,而路面反射的部分光线进入眼中,所以乙同学看到的路面比水面亮. 16. (1)直线传播 (2)漫 17.反射 虚像 上
18.光沿直线传播,子弹飞行的路线可看成直线 19. 80° 向右
20. A 21. B 22. B 23. D 24. D 25. D 26. (1)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 (3)相等 (4)反射虚 (5)4 不变 (6)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叙述合理也可) 27. (1)实像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D (3)顺 (4)a.增大像距 b.减小物距 28. 2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