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9:03:53

原煤/ 亿斤 发电量/ 亿度 钢/ 万吨 水泥/ 万吨 1949年

2263.6

888.8

5127.0 0.32 43 15.8 66

1952年

3278.3

2607.4

8386.3 0.66 73 135

286

1957年

3900.9

3280.0

8391.9 1.31 193 535 686

1978年

6095.3

4334.0

10435.8 6.18

2566

3178

6524

从上表中可见:1952~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1.86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24倍;煤产量增长9.36倍;发电量增长35.2倍;钢产量增长23.6倍;水泥产量增长22.8倍。

2.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同印度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中国“一五”期间工农业增长见表1。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印度1951~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

1.8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6倍,煤产量增长2.5倍,发电量增长16倍,钢产量增长4.5倍,水泥产量增长6倍。中国情况见表2。(2)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49~1989年中国为7.37%,印度为4.0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印度为1.73%(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同发达国家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中国为18%,美国为2.8%,英国为4.1%。(2)1949~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为7.37%,美国为3.17%,日本为6.9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美国为1.87%,日本为5.95%。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有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 3、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6、(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答案要点:、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家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为独立而战的民族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援助中国。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也别无选择。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又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新中国仍然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这要求我们必须争取时间,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同时,在两大制度对比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却正生机勃勃,从一个国家到一个阵营,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功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客观上具有巨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这也是推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促使中国人民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 3、答案要点:(1)改造取得的成就: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3)正确认识:成就第一,失误和偏差第二,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4、答案要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一、答案要点:1、(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

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2、答案要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二、1答案要点:(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2、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原煤/ 亿斤 发电量/ 亿度 钢/ 万吨 水泥/ 万吨 1949年 2263.6 888.8 5127.0 0.32 43 15.8 66 1952年 3278.3 2607.4 8386.3 0.66 73 135 286 1957年 3900.9 3280.0 8391.9 1.31 193 535 686 1978年 6095.3 4334.0 10435.8 6.18 2566 3178 6524 从上表中可见:195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