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3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808个,县级市393个,县1489个,自治县116个,旗49个,特区和林区3个。 河北省县域包括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
竞争力评价中心资料统计,2008年河北省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3.72% ,GDP占全省GDP
? 的71.54% ,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31.63% 。 ? 全国县域国土面积约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4%。 中国县域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人口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GDP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地方财政占全国不到25%,但是要供应全国的粮食、蔬菜、水果、热类、蛋奶、茶等基本需求都是从县域经济出来的。
县域经济是民营经济的摇篮,是劳务经济的源头,资源经济的支撑,民生经济的灵魂,也是全民富裕的标志。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一致,即发达的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落后的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二是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一产比重约25%,而2007年全国GDP中一产的比重已达11.7%。因此,县域
5
经济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
? 三是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近年来,金融、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日益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集聚,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所需的要素支撑更显不足,比如,在金融支持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不同程度的退出,县域范围内资金多数呈现净流出状态。
四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待转变。随着近年来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低端制造业项目向县域转移,其中不少是能耗偏高、污染较重、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对“三农”利益的损害。
? 五是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县的赤字约一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的比重大约在3/4左右,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的近80%。中央财政喜气洋洋; 省级财政风风光光; 市级财政勉勉强强; 县级财政摇摇晃晃; 乡级财政哭爹喊娘.
? 六是县域经济的体制束缚仍较严重。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金融体制、户籍体制、“市管县”体制等等。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现行的小规模生产单位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的问题正日益显现。在企业发展方面,县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人才、咨询、物流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障碍。 ? 七是县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甚至雷同现象比较严重。这是
6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顽疾。使不趋同性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未来的突出特征之一。 二、 当前形势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一)带来的机遇
1、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
?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诸侯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秉赋的特色经济。 ? 第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 第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论断提出。工业的发展不再牺牲农业的积累为前提,中心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有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
?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几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以地域为对象的县域经济发展与以人为对象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强
7
县富民的重要内容。
? 第五,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县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六,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着眼国内,还要着眼国外,要有国际化视角。 ? 第七,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新型工业化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 第八,“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 第九,现在许多省份进行“强县扩权”、“财政上省直管县”等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进行“边际调整”,但都是有益的探索。 (二)新的挑战
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放缓,势必影响县域经济发展。
加上自身一些问题,,一是缺少领军龙头企业带动. 县域经济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只占到县域规模企业总量的10% 左右. 二是产品档次低, 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 工艺落后, 装备落后. 三是名优精品少. 有相当一部分县没有一个省级名优产品. 四是产业聚集度不高. 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 多数集群规模相对较小; 资源型产业集群居多, 生产加工型产业集群偏少,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 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核心竞争力弱, 产业关联度不够强, 部分产业集群只是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