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钟鸣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钟鸣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钟鸣乡人民政府乡长 陈云富
(2011年9月20日)
县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下面就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乡情概况
钟鸣乡位于县城西北部,素有“二十四口金钟扑地”的美誉,东与两河乡接壤,南与龙安乡毗邻,西与大关县天星镇毗邻相连,北界盐津县柿子乡相连,全乡辖6个村139个组,居住着汉、苗、彝三个民族,国土面积106.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06.3亩,林地面积74398.76亩),最高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700米。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硅、石英砂等10余种矿物质,其中石英砂储量居全县第二位;有天麻、木漆、花椒、核桃等树木种类9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29%;也有山羊、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薯类和杂粮豆类等,主要产业以粮食、畜牧、烤烟、魔芋、蔬菜、林果和劳务输出为主。截至2010年底,全乡总人口5398户20432人,其中农业人口5134户19512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1.4元,粮食总产量5898吨,农民人均有粮634.4斤。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臵,
1
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全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
2
有利水利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提供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也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架起了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乡已有各类农民协会、合作社等农村中介服务组织3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16个,组建销售队伍48支,销售人员达3200余名。九嶷山兔销售协会专门组织贩运小兔子到广东沿海等地,仅去年就外销小兔子300多万只。水市镇引导种养大户,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组建了金银花、牲猪养殖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支持合作组织建立基地16个,实现产值550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钟鸣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紧张。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 2、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基
3
本停留在粗加工程度上,基地建设不完善,产业链条脱节问题还比较突出。
3、信息渠道不畅。发展专业生产的农民只顾个人的生产,不太关注其他生产、销售信息。
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我乡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