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题目(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在象限Ⅱ中,企业常采用较为保守的克服劣势的办法。在保持基本使命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在内部将一种经营业务转向另一种经营业务,加强有竞争优势的经营业务的发展。企业可以采用压缩战略,精简现有业务。实际上,压缩也是起着一种转变战略的作用,即从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浪费中获得新的优势。如果某种业务已经是成功的重大障碍,或者克服劣势所费巨大,或者成本效益太低,就必须考虑采取分离战略,把这种业务分离出去,同时获得补偿。当经营业务已经徒然耗费组织资源,有导致破产的危险时,就可以考虑清算战略。
在象限Ⅲ中,企业如果认为能利用这四种战略,建立获利能力并希望从内部增强竞争优势,,就可以进行选择。集中既市场渗透,全力倾注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力求通过再投入资源,增强优势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都是要扩展业务,前者适用预先有产品拥有新顾客群的情况,后者适用于现有顾客对企业现有产品的相关产品感兴趣的情况。产品开发也适用于拥有专门技术或其他竞争优势的条件。
在象限Ⅳ中,企业通过积极扩大要业务范围来增强竞争优势,会需要选用一种注重外部的战略。横向整合可以使企业迅速增加产出能力。同心型多种经营业务与新业务密切相关,可以使企业平稳而协调的发展。合资经营也是从外部增加资源能力的战略,可以使企业将优势拓展到原来不敢独自进入的竞争领域。合作者的生产、技术、资金或营销能力可以大大减少金融投资,并增加企业获利的可能性。
8、试述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内外部条件。
答:内部条件主要包括:(1)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的眼光;(2)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3)企业在这一行有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5)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6)企业要具备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设施;(7)各种销售渠道强有力的合作。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3*12′=36)
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 二、案例:英特尔公司使命的改变 三、案例:英国石油产业的五力分析 四、案例:阿迪达斯与耐克 五、案例:“老牌”企业的竞争
六、案例:别克汽车的中国营销战略 七、案例:蓝天公司的战略观念 八、案例:可口可乐公司的新战略
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
1.时机有利。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 230 万辆上。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
方针,逐步提高售价。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 27 岁,比日本的 34 岁还要年轻 7 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 5 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 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现代汽车采取了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联合,但在销售环节上独立,保证 100%销售控制的市场运作方法。
在渠道上,现代汽车选择了先出口加拿大,后打入美国的迁回路线。加拿大市场与美国市场极为相似,世界主要厂商均在加拿大销售汽车。由于加拿大市场比美国市场小得多,有问题易于发现,也易于及时解决,代价也小得多。
现代汽车采取了“少而精”的网点策略,在全美只建立了总共 200 个经销点,使每个经销点都有较高的销售量,保证了经销商有厚利可图。现代汽车充分考虑了政治因素,把零部件的采购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中统一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美国零部件,以保证其产品有较高的“美国成分”。而在加拿大,现代汽车中的“加拿大成分”也是进口国中最高的。现代汽车集团总经理说,我们必须考虑双向贸易。
问题:
试用跨国经营战略的相关原理分析韩国汽车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原因。
从国际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多方面原因的:韩国汽车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韩国“现代汽车”把握住了国际市场营销环境造成的市场进入机会,利用日美贸易政策的磨擦和限制以及汇率优势,在美国这一极具市场潜力的国际市场中牢牢地捕捉住了机会,并及时扩大其市场份额,为其国际市场营销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现代汽车”充分考虑了美国及加拿大消费者的民族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念,从政治角度出发处理经济问题,以整车中的“美国成分”和“加拿大成分”的增加为代价,取得了“民心”和异国消费者的“认同感”,从而降低了非经济的社会问题风险,减小了引起贸易磨擦的因素,降低了跨国营销障碍的“门坎”,改善了国际营销环境。
第三,“现代汽车”在产品策略上采用了稳妥的策略,考虑了外国市场消费者的习惯,采用了已被美国市场认可的技术,同时由于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增加了购买外国车的“安全感”和购后维修服务的便利与可靠感。
第四,在价格策略上,“现代汽车”依靠延伸产品造成的经济批量,采用快速渗透的策略,一方面使捕捉到的国际市场机会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独特的目标市场,避免了与美、日高档车的市场碰撞。
第五,在国际营销渠道上,“现代公司”也有两个较为成功之处,一是借道加拿大市场形成市场进入的避难择易,从而避开了直接进入贸易壁垒相对较强的美国市场,又充分利用了加拿大与美国之间贸易联系较紧密、商品流通限制少、转移较为便利的条件;二是在自己营销力量较强的情况下,坚持了对销售环节的全面控制,并且保持了销售中间商的经营规
模,从而使“现代汽车”有了较为顺畅、有效的渠道。 韩国现代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成功还在于充分利用了“比较利益”。正因为自身劳动力价格较低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形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优势,再加上正确的国际营销策略,所以取得成功也就有其必然性了。
二、英特尔公司使命的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所在的环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改变公司的未来前景,要求公司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进行大幅度的修订,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格罗夫把这种情况叫做战略转折点。
格罗夫和英特尔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遇到了一次这种战略转折点。当时,计算机存储芯片是英特尔的主要业务,而日本的制造商想要占领存储芯片业务,因此将它们的产品价格相对于英特尔以及其它芯片生产商降低了 10%。每一次美国的生产商在日本生产商降价之后回应日本生产商的降价行为时,日本的生产商则又降低 10%。为了对付日本竞争对手的这种挑衅性的定价策略,英特尔公司研究出了很多战略选择:建立巨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工厂,以对杭日本生产商的成本优势;投资研究与开发,设计出更加高级的存储芯片;撤退到日本生产商并不感兴趣的小市场上去。最后格罗夫认为,所有这些战略选择都不能为公司带来很好的前景,最好的长期解决方案是放弃存储芯片业务—尽管这块业务占英特尔公司收入的 70%。然后,格罗夫将英特尔的全部能力用于为个人计算机开发更强大的微处理器(英特尔公司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早期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一种微处理器,但是由于微处理器市场上的竞争很激烈,生产能力过剩,所以英特尔公司才将公司的资源集中在存储器芯片上)。
从存储器芯片业务撤退,使英特尔公司在 1986 年承担了 1.73 亿美元的账面价值注稍,并全力以赴参与微处理器业务—格罗夫所做的这项大胆的决策实际上给英特尔公司带来了一个新的战略使命: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微处理器最主要的供应商,使个人计算机成为公司和家庭应用的核心,成为推动个人计算机技术前进的一个无可争辫的领导者。英特尔公司是美国1996 年盈利最大的五家公司之一,营业收入为 208 亿美元,税后利润为 52 亿美元。今天,85%的个人电脑带有\的标签。 问题:
1. 你设想一下,英特尔公司以前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战略改变? 英特尔公司以前的使命可能是“成为存储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改变
企业的使命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方向由芯片转向了微处理器,不转变的话,企业将被日本企业挤出市场
2.英特尔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采用何种竞争策略?
日本人的定价可以定位为一个战略问题,即价格跟随战略
三、案例:英国石油产业的五力分析
英国的石油产业竞争强度正在增加。它需要很大的投资规模和很高的技术,在开拓期间还经常会面临失败。行业内的公司很多,而且经常通过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合作。大多数公司都是纵向一体化的,他们可以探矿、生产、炼油并销售产品。产品差异很小,产品需求很大,最终用户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中。公司的品牌忠诚度不高,靠额外的服务来吸引顾客。 问题:
找出上述五力中对英国石油产业获利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提出竞争策略:
四、案例:阿迪达斯与耐克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或 70 年代,长跑爱好者只有一种合适的鞋可供选择:阿迪达斯。阿迪达斯是德国的一家公司,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在 1976 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有 82%的获奖者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
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试验。它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来生产更结实和更轻便的鞋。它采用袋鼠皮绷紧鞋边。四钉跑鞋和竞赛鞋采用的是尼龙鞋底和可更换鞋钉。高质量、创新性和产品多样化,使阿迪达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支配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
20 世纪 70 年代,蓬勃兴起的健康运动使阿迪达斯公司感到吃惊。一瞬间成百万以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