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污染控制工程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初步设计[精选]
制药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
此工艺优点:同时脱氮除磷;静置沉淀可获得低SS出水;耐受水力冲击负荷; 操作灵活性好,兼具二沉池功能。
不足之处:同时脱氮除磷时操作复杂;滗水设施的可靠性对出水水质影响大;设计过程复杂,池体容积大;不适合5万吨/天以上污水量的处理;维护要求高,运行对自动控制依赖性强。 AB法
AB法即是吸附生物氧化处理法,它是德国亚琛大学一位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创,80年代初开始应用的工程实践。AB法工艺是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基质代谢的关系而确定的,并充分考虑了污水收集、运送系统中高活性微生物的作用,通常是维持A段在极高负荷下,是微生物处于快速增长期以发挥其对有机物的快速吸附作用,维持B段在极高负荷下运行,利用长世代期微生物的作用,保证出水水质。 氧化沟法
本工艺50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推广,且不断创新,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当前可谓热门工艺。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帕式简称单沟式,奥式简称同心圆式,卡式简称循环折流式和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等。
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负荷低,耐冲击,污泥少。建设费用及电耗视采用的沟型而变,如在转碟和转刷曝气形式中,再引进微孔曝气,加大水深,能有效地提高氧的利用率(提高20%)和动力效率[达2.5~3.0 kgO2/(kW·h)]。 A2/O工艺
城市生活含有大量的氮磷,由于氮磷的富集会对天然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导致湖泊河流的藻类泛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生活。故对城市污水提出脱氮除磷的要求。利用生物处理法脱氮除磷,可获得优质出水,是一种深度二级处理工艺。污水在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污水在厌氧区(DO<0.3mg/L),释放出聚磷菌,在好氧状况下又将其更多吸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目的,同时污水进入缺氧区(DO<0.7 mg/L),
5
由于兼氧脱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BOD作为氢供给体(有机碳源),将来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逸入大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此工艺优点: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同时脱氮除磷;污泥沉降性能好;反硝化过程为硝化过程提供碱度;反硝化过程同时去除有机物(COD);厌、缺、好氧环境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不会发生污泥膨胀;厌、缺氧环境为系统节能,减少经济费用。
缺点:聚磷菌和反硝化菌都需要易降解有机物;回流污泥含有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对除磷效果有影响;脱氮受内回流比影响。
2.4.2.处理方案的确定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1.污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BOD/COD=0.75>0.3,可生化性比较好,重金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
2.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此外考虑到氨氮出水浓度排放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采用能够同时脱氮除磷降磷且效果较好的工艺。
3.从上述比较分析,可知SBR间歇运行,全赖电脑控制,对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而且除磷脱氮效果一般,所以不采用。对于本设计而言,工程规模较大,为大中型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其主要污水来源为生活污水,污水生化性好,难降解污染物少,氧化沟的一些优点得难以得到体现。而且,污水处理厂冬季气温低,若采用氧化沟工艺的话,设备检修困难。A2/O工艺虽然基建费用相对较高,但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相对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脱氮除磷效果显著,优势相对突出。而再根据本城市污水的特点:其主要污水来源为生活污水,污水生化性好,难降解污染物少,氧化沟的一些优点难以得到体现。而且,污水处理厂冬季气温低,若采用氧化沟工艺的话,设备检修困难。A2/O工艺虽然基建费用相对较高,但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相对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脱氮除磷效果显著,优势相对突出。通过对各种工艺比选、城镇污水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投资费用,运行管理的考虑,本工程设计决定采用A2/O工艺来处理城市污水,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6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3.污水处理工艺原理及工程说明
处理规模:
—Qmax?Kz?Q?1.3?180000?234000m3d?9750m3h?2.708m3s?2708L/s
2.3.1.粗格栅
格栅是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杂质。因此为了避免其中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工作,首先设置格栅除去较大的悬浮物和颗粒。 设计参数: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人工清除 25~40mm
7
机械清除 16~25mm 最大间隙 100mm
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 采用机械清渣;
3.格栅倾角一般用45°~75°;
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6.机械格栅不少于2台,如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7.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速一般采用0.4~0.9m/s;
8.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粗格栅一般为0.2m,细格栅一般为0.3~0.4m。 运行参数:
设计流量: 9750m3/h 格栅台数: 4台 单台设计流量: 0.677m/s 格栅倾角: ?=60o
过栅流速: V=0.88m/s 栅前水深: h=0.55m 格栅宽度: b=50mm 栅条宽度: S=0.01m 进水渠展开角:
?1=20o 栅前渠道超高: h1=0.3m
栅槽宽度: B=1.64m 过栅水头损失: h2=0.09m
进水渠至栅槽渐宽部分长: L1=0.47m 栅槽至出水渠渐缩部分长: L2=0.24m
栅前栅槽总高度: H1=085m 栅后栅槽总高度: H=0.94m 栅槽总长度: L=2.70m
单位栅渣量: W1=0.03m3/103m3 每日栅渣量: W=5.40m3/d
2.3.2.泵房和水房
2.3.2.1.泵房
污水泵房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常被称为污水提升泵房,其作用主要是将上来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所要求的高度,使其实现重力自流。 特点及组成
它的工作特点是它所抽升的水是不干净的,一般含有大量的杂质,而且来水的流量随时都在变化。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