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来锻炼”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大家来锻炼”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通过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研究任务: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讨是否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示范和帮助。
2、通过学习,探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否更加具体,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否更加落实。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大家来锻炼”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实践活动课。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检验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
况以及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他们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学中,我改变传统复习课由老师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学生机械、盲目做题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力图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数学,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出发,把体育锻炼课与数学课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锻炼中、游戏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发现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做硬性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教师和同组同学应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在计算方法上会出现差异性,这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我校每日都安排了体育锻炼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班学生更是以活泼、好动的居多,因此将体育锻炼课与数学课结合起来,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我校校园环境优美,通过孩子们敏锐的观察,把校园的美丽一点点地发现出来、表述出来,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活动中树立了爱校意识。
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们对于10以内加减法掌握较好,反复
做题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开展在校园中找数学题的活动,则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使学生思维更敏捷。 媒体资源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的课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照片,第二部分教学插图。因此,课前,我专门收集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照片;又登陆了中央电教管的媒体资源库,找到了相应的教学插图课件,这为我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教学准备:课件、毽球、跳绳等。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看图找问题
导入:天气越来越凉了,运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更加重要了。瞧!咱们外实小的同学们在体育课上锻炼得多带劲呀!(课件依次出示一年级孩子体育活动的照片。)
(课件出示教学插图)这是胜利小学的同学们在上体育活动课,请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体育运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 1.跳绳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学一共有几人?(4+3=7)
3.3个同学跳绳,又跑来1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3+1=4) 4.前面跑着3个同学,后面跟着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在跑
步?(3+7=10)
生:我在图上还发现了花草和小鸟,可以用来出题吗? 师:当然可以。说明你观察得特别仔细。其他同学是不是也发现他们的校园非常的美丽?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
5.左边树上有5只小鸟,右边树上有4只小鸟,左边比右边多几只小鸟?(5-4=1)
6.花坛里,左边有8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8+2=10) ……
〔反思:通过以上活动,既完成了书上练习,又使学生体会到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的方法,找到了锻炼与数学的联系,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不足之处是:由于制作水平不高,教学插图不能以动画形式呈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观察效果。) (二)实践活动:到校园中找数学问题。
图上的校园非常的美丽,同学们开心地做着各种各样锻炼身体的活动。我们的校园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我班同学的锻炼项目也一定不比图上小朋友的少,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地观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提出活动的明确要求:将6个组的同学分成两部分,3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锻炼活动,内容由各小组组长安排确定;另3个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将你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在纸条上,(可以用拼音或口头识记)15分钟后回教室交流。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教师组织者的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