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5:14:59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柳咏梅 孙权劝学 (初中语文第二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三、教学重点。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放声自由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①实词:谓 当涂 涉猎 见 就 过 ②虚词:以 岂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 ③人称:卿 孤 孰 ④古今异义:博士 往事 ⑤语气词: 邪 耳 乎 ⑥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三个人物证蒙学

⑴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⑵简析:孙权、鲁肃、蒙母三人和吕蒙学习并取得成功之间的作用。 ⑶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⑷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⑸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

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看重的原因: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甚至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拥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2)蒙乃始就学。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

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吕蒙的三次态度转变的作用:(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联想,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取舍的意图。

方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 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会以什么来“辞”呢?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

(3)“肃遂拜蒙母……”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6.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又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7.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

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蒙母孙权 四、诵读

享 要求:读熟、读美。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劝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孙劝权蒙母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劝学 享 五、总结劝 就赞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吕孙蒙权友学蒙鲁母肃

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妙法。劝就享赞 吕友劝蒙鲁肃孙 权

学蒙 母

就劝

赞享

吕蒙友劝

鲁肃 学

吕 蒙

鲁 肃

搜索更多关于: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柳咏梅 孙权劝学 (初中语文第二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