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北部深入内地。
2、【疆域面积】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3【陆上邻国】中国陆上邻国众多,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国家相邻。 4、【海上邻国】由北向南,中国分别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6国隔海相望。 5、【领海和岛屿】我国领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地理位置特点及意义】特点: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意义(优点):①东部临海,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利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②西部深入内陆,可与欧亚国家陆路往来。③幅员辽阔的国土,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还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行政区划
1、【三级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省级行政单位】P7
3、【一国两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的领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三、人口众多
1、【人口特点】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匀。
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少人多;以西,地广人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状况】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2、【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民族分布区域】汉族遍及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地形状况】地形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山地所占的面积最大。一般大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2/3。21世纪教育网版权 2、【我国地形】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4、【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东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
5、【三级阶梯】结合下面表格和地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级阶梯
分布的地形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三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二级阶梯
三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6、【北纬32°地形剖面图】沿着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青藏高原 ②横断山脉 ③四川盆地 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⑤黄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地势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①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使东西交往便利,南北交通不便; ②使暖湿气流得以深入内地; ③在阶梯与阶梯的分界处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类型】结合下面表格和《中国气候类型图》掌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E高原山地气候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夏热冬温,降水丰沛)。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热冬冷,降水较少,年温差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高原顶部终年寒冷。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降水量大,多集中在夏季,有明显的干湿季。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①大兴安岭、②阴山山脉、③贺兰山、④巴颜喀拉山脉、⑤冈底斯山脉 3、【季风气候】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 夏季风 冬季风
来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偏南风 偏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主要影响范围
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4、【季风的影响】利:季风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为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弊: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造成灾害。夏季风迟到早退,则雨季短,会引起旱灾;早到迟退,则雨季长,会引起涝灾。冬季风强烈会爆发寒潮。 三、母亲河
1、【河湖分布特点】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受气候影响,南方河湖众多,北方较少,季风区河湖众多,非季风区河湖较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黄河与长江】结合《黄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图》和下表掌握。 发源地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黄河
巴颜喀拉山北麓 渤海
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长江
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 东海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上中下游分界 主要支流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中游:汾河、渭河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中游:汉江、湘江、赣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流经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水利工程 主要贡献 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都江堰(岷江) 发电、灌溉、旅游等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出现“地上河”) 上游----兴修水利 防洪、灌溉、发电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龙羊峡
航运(黄金水道)、发电、灌溉、旅游等 洪涝
1、加固大堤、兴建水利,提高防洪能力;
解决措施 中游----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修筑梯田
2、退耕还湖、清理河道,提高行洪能力。
下游----筑坝/分洪 加固堤坝、引黄淤灌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一、秦岭—淮河分南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四大地理区域】综合各种自然环境地理要素,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①西北地区②青藏地区③南方地区④北方地区。
2、【秦岭淮河分南北】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A秦岭—B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南北方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
3、【南北差异的原因】南北方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差异的形成,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气候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和南方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
果。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河流封冻情况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饮食习惯(食) 民居特色(住) 交通工具(行)
0℃以上 800毫米以上 河湖众多、不封冻
水田 水稻等 米饭为主 防潮通风、屋顶坡度大
水路、陆路
(北方地区) 0℃以下 800毫米以下 河流少、冬季封冻
旱地 小麦、玉米等 面食为主 防寒保暖
基本没有水路,陆路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
二、东西部差异显著
1、【东西部差异】21*cnjy*com 自然
地形
东部
平原广阔、肥田沃土(平原、丘陵)
西部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高原、盆地、山地)
条件 气候 资源 河流
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河湖较多,水资源丰富
人口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人才众多 多
水路、陆路、航空运输齐备 发达 较发达 较高
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矿产资源丰富
河流较少,水资源短缺 人口稀疏,人力资源、人才较少 少
陆路、航空运输为主,线路比较单一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相对较低
社 会 经 济 条件
人口 城市 交通 教育 经济 生活水平
2、【东西部优劣】21*cnjy*com 优势
东部
①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西部
①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③交通便利,城市集中,人口密集,人力资源和人才众多 ②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④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劣势
①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②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③草场资源丰富,牧业生产发达。
①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比较落后。
3、【西部大开发】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三、【交流与互补的原因】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例举】:南水北调 西煤东运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对口支援 综合探究五 1、【台湾省】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 众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地理位置】台湾岛西望大陆(福建),北濒东海,东临太 平洋,南濒南海。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国防安全的屏障,是我国进 入太平洋的重要出口。台湾处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连接地带,扼 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海上交通枢纽,是我国和太平洋各国海上交 通要道。
3、【台湾地形图】21*cnjy*com
A:台湾海峡 B:东海 C:太平洋 D:南海 E:台湾山脉 F:福建 4、【认识宝岛台湾】
认识宝岛台湾
B
F
A
E
C
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