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安全方法导论与实践》教学大纲-崔杰
《信息安全方法导论
与实践》 教学大纲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O一七年 二 月
1
前言
《信息安全方法导论与实践》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两个基本的目标和任务是认知与导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高级科普得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得语言,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对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得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得作用,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以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面向信息安全应用的一门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对学生从事信息安全设计和信息安全科研进行导学与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信息安全设计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开展信息安全科研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信息安全科研方法导论与实践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达到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的要求。能够掌握信息安全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能够掌握信息安全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会编写项目申报书。
先修课程要求:计算机导论 本课程计划:17学时,1学分
选用教材:张伟刚 主编,《科研方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程研讨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研讨、作业和自学等环节组成。 考核方法:考查成绩70%、平时成绩30% 教学进程安排表:
2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学时数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2 第1讲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讲课 (三学期)解读 2 第2讲 信息安全科研方法(一) 讲课 2 第3讲 信息安全科研方法(二) 讲课 2 第4讲 信息安全科研案例 讲课 2 分小组报告、研讨 课堂讨论 2 分小组报告、研讨 课堂讨论 2 分小组报告、研讨 课堂讨论 2 分小组报告、研讨 课堂讨论 1 考查 考查 备注
第1讲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学期)解读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了解安徽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 3.了解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第1讲 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节选)
1.1.1 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要求
1.1.2 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示例) 1.1.3 实践性教学环节 1.2学校通知要求(节选)
1.2.1 关于学期、学时、学分的调整 1.2.2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3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1 专业特色 1.3.2 培养目标 1.3.3 培养规格 1.3.4 培养措施
1.3.5 信息安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互关系 1.3.6 小学期教学内容安排
1.3.7 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1.3.8 学科扩展
1.4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
(1)信息安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互关系 (2)学科扩展 难点:学科扩展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互关系,以准确把握信息安全学科的脉络?
(2)如何理解并实践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