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作者:秦勇
来源:《商业经济》2015年第07期
[摘 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态度、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和意愿、教学创新能力、科研转化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因素。为培养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要设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改变落后的评价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能力动态、绩效分析系统,保证那些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与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获得同样的重视和尊重。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B 一、导论
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的教育层次,高等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还且还承担着推进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职责。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力源泉,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曾经的大学精英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平民教育。由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下降,加之部分高校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短视培养行为,现行的大学生的毕业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设施的先进程度、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以及高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思路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在诸多办学因素中,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升,科研能力也不断加强,但在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作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的能力,教学目标不清楚、教案设计能力不足、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差、缺乏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教学能力是指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效果的个体心理特征。高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