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④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
[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贼寇境 ( ) (2)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 ..
②
①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 ) .A.送给 B.和,同 C.参加 D.帮助 (2)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 ) .
A.接受 B.担任 C.适合 D.把守
17.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19.第③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欣慰 B.自豪 C.感动 D.庆幸
20.第②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 和 的特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进学斋记 (宋)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理。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
①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蒸,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
②
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宦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
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土苴:糟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D )(1分) A.之 B.其 C.则 D.以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阖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3分)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迴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后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作者列举士会等例,论证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评分说明:论证方法2分;分析2分。 25.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第③段划线句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勉励自己勤于进学。
评分说明:“点明进学斋命名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写作目的,勉励自己勤于进学”为3个点,一点一分。
三、写作(70分)
26.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
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