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波谱分析》习题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 为 (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 (2)π→π* (3)n→ζ* (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 (2) (3) (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 (2) (3) (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3.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4.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6.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7. 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 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8.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9. 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0. 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1. 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 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12. 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有B吸收带,还有λ=240nm,ε=13×104及λ=319nm,ε=50两个吸收带,此化合物中含有什么基团?有何电子跃迁?
13. 下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能出现什么吸收带?并请估计其吸收波长及摩尔吸光系数的范围。
(1) (2)
(3) (4)
14. 下列4种不饱和酮,已知它们的n→π*跃迁的K吸收带波长分别为225nm,237nm,349nm和267nm,请找出它们对应的化合物。
(1) (2)
(3) (4)
15. 计算下列化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K吸收带波长。
(1)(2)
(3)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 (1)、(3)、(4)、(1)、(1)、(2)、(2) 二、解答及解析题
12. B,K,R,苯环及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π→π*, n→π* 13. (1)K,R;(2)K,B,R;(3)K,B;(4)K,B,R 14. (1)267nm;(2)225nm;(3)349nm;(4)237nm 15. (1)270nm(2)238nm(3)299nm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 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1)υ
C-C
(2)υC-H (3)δ
as
CH
(4)δ
sCH
2.
这是因为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 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费米共振 (4)空间位阻 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1)玻璃 (2)石英 (3)红宝石 (4)卤化物晶体 4.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1)4 (2)3 (3)2 (4)1
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 (1)
(2)—C≡C— (3)
(4)—O—H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2. 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纵坐标各以什么标度?
3. 对于CHCl3、C-H伸缩振动发生在3030cm-1,而C-Cl伸缩振动发生 在758 cm-1 (1) 计算CDCl3中C-D伸缩振动的位置;(2) 计算CHBr3中C-Br伸缩振动的位置。 4. C-C、C=C、C≡C的伸缩和振动吸收波长分别为7.0μm,6.0μm和4.5μm。按照键力常数增加的顺序排列三种类型的碳-碳键。
5. 下列各分子的碳-碳对称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是活性的还是非活性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