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2:43:13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5.【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第四段“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 亿美元”可知,“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与原文不符。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第二段“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可知,此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及辨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根据“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一句可知,石墨烯的特点是:薄、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强。“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更凸显了石墨烯“薄”的特点。然后再列举“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的例子,能更形象的说明石墨烯的薄,更容易让我们理解。 答案: (1)D (2)D

(3)凸显了石墨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石墨烯。首段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介绍了石墨烯的特点、石墨烯的应用,最后指出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文章第③段指出“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以此引出④~⑧的内容,将每段描述的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第④段主要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第⑤段写的是父亲做出各种漂亮结实的盘扣的绝活;第⑥段写的是父亲有“两不记”的绝活;最后⑦⑧段写的是父亲裁剪时剪子与案板和谐结合的绝活。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进行。从内容上看,这段主要写父亲从师学艺的经历,表现父亲学习的认真与艰辛。再因为如此,所以后来父亲在从业过程中练就了四大绝活,由此也可看出这段内容在结构上就是后面内容的前提与总起。同时又紧承上段对父亲一生的总体介绍,所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第一句话,是对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动作描写,可抓住其中的“捏”“拉”“压”“拈”“弹”等词,分析父

亲动作的连贯,表现这是他的绝活之一。第二句话可抓住其中的修辞来分析,作者将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形象地表现出裁剪的样子与工作的辛苦,同时也符合他是一位乡间裁缝的特征。

(4)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分析。先分析所给的“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这一标题交代了父亲的职业,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而“一针一线皆关情”,“一针一线”交代了父亲的职业,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情感,整个标题表现父亲是一位乡间裁缝,他用真情为乡间人服务,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比起“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既能交代内容,又能表现主题,同时还更富有诗意,所以二者不可互换。 答案:

(1)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3)①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②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4)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

这篇文章围绕着父亲所从事的裁缝事业,回忆了父亲做衣服的四大绝活:画粉画线、做出漂亮的盘扣、“两不记”、裁剪与案板的和谐结合。文章最后还写了父亲从事这项职业的不同做法,有在家等客上门做,还有到主顾的家里去做,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着他工作,吃着百家饭长大。文章表现了作者对父亲从职的认真、负责、不贪财等高贵品质的赞美。

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7.【答案】【小题1】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

【小题2】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

【解析】

(1)根据空格前的关联词“而且”,可以判定前后两个句子形成递进关系,“不仅惩戒了本人”表现的是这种方式对个人的惩罚,那么空格处补写的内容,要表现的是对大家的提醒与教育作用,按这个意思组织语言填写即可。

(2)此题要求为反对方补写理由,也就是有条理地说出闯红灯点赞处罚的行为对个人的伤害。注意按赞成方理由陈述的方式,可以递进的方式表述。比如:暴露个人隐私,伤害个人自尊;影响其在单位中的威信等。 答案:

(1)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

(2)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

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能力,第二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 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8.【答案】【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各诗句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ABD.正确。

C.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ABC.正确。

D.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故选:D。 答案: (1)C (2)D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把握住从意象到意境,再到作者情感的基本思路进行作答。同时注意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选项进行逐一对照,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两首诗歌,并对两首诗歌进行了对比阅读,有一定难度。但是鉴于两首诗均为课内诗歌,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认真巩固,可以顺利答题。 9.【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谤:提建议。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虚词做好积累,将其用法结合例句进行整理。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另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中的“以”是“按照”的意思。 A.以:按照; B.以:因为; C.以:用;

D.以:表修饰,不译。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先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①倒装句;②省略句;③判断句;④被动句。然后根据句意进行辨析。 例句的句意是:封事,应该是从谤木传承下来的吧。所以例句是判断句。 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

B.句意: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判断句); C.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倒装句)

D.句意:这个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尽地诉说(自己)所听到的事,(村中人)都感叹惋惜。(省略句)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岑文本认为,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 故选:D。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为,成为。宝,以……为宝。句意:(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②重点词:尝,曾经。孰,谁、哪个。句意: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答案: (1)B; (2)A; (3)B; (4)D;

(5)①(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②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5.【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第四段“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 亿美元”可知,“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与原文不符。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第二段“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可知,此项说法属于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