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2:05:36

方式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上传下达,自上而下地对体育事业进行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的全面管理,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高度一致,统一;虽然也设有各种社会体育组织,但是这些社会体育组织大部分形同虚设,同构于政府机构中,只是名义上的组织,不具备管理体育具体事务的实质功能。

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的最大优势:它能够独立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对现有的所有体育资源进行集中调配,从而有利于集中有限的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目标。其缺点:在行政权力的干预下,国家对体育事业管得过严,统得过死,严重制约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使得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严重不足,同时,管理的郊益也较为低下,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限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东欧各国及古巴,朝鲜等。) 二.市场主导型体育体制

市场主导型体育体制(也被称为分权型体育体制),其主要的特点:体育事务主要由各种社会体育绒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一般不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行政权力一般不介入体育事务,政府不直接干预体育,而是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宏观管理和调控;体育管理权力分散于不同社会体育绒组织之中。 市场主导型体育体制最大的优点:能够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休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而且管理手段灵活多样,便于应对不同的管理需要。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由于管理权限的过度分散,使得在全局的控制上缺乏有效的协调节和统一,不便于具体目标的实现。 三.政府市场结合型体育体制(中间型体育体制) 所谓政府市场结合型体育体制:也就是指由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体育事务的管理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体育体制的主要特点: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事业;政府对体育事业实行宏观管理,发挥协调,监督的功能;社会体育组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负责体育具体业务管理等。 政府市场结合型体育体制最大的优点:既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又能够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使体育事业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顺着健康的发展轨道良性运行。但是政府市场结合性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在管理过程中权力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纠纷,影响了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是结合型体育体制面临的最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各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体育体制在类型和形态上都有一个由两极向中间发展的趋势,即无论是实行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还是施行市场主导型体育体制,或者是政府市场结合的体育体制的国家,都对体育体制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加大政府对体育事业对支持和管理力度。(如一些过去单纯依靠市场和社会来管理体育的国家,加拿大,韩国等)另一方面是减少政府对体育具体事物的干预。(如一些过去实行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的国家,俄罗斯,中国等都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事业 21

的发展,与国家体育行政机关共同管理体育事业。) 第三节 我国现代体育体制的演进

我国现代体育体制的演变可分为三个主要发展时期:1902-1949年是我国现代体育制度萌生时期;1949-1993年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体制形成和发展时期;1993年以后进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体制建设时期。(与政治同步)

一.我国现代体育体制萌生时期(不祥) (一) 清朝末年 (二) 北洋政府时期 (三) 国民党统治时期 1. 体育组织机构 2. 体育法规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体制(不祥)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可划分为:形成,调整,强化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 计划经济体育体制的形成 (二) 计划经济体育体制的调整 (三) 计划经济体育体制的强化 三.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体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体制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我国体育事业进行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模式阶段。国家体委提出了“五化五转变”(体育法发布后改为“六化六转变”)的改革目标:一是生活化,使体育活动费用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二是普遍化,使体育活动由国家一家办向大家办转变;三是社会化,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从行政型社会型转化;四是科学化,体育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化;五是产业化,体育设施要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化。六化六转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法治化”一项。 第三节 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 一.我国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 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体委) 1954年:中央体委改为“国家体委” 1998年:国家体委改为“国家体育总局” 。。。。。。 (二) 社会的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

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体育组织,主要包括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二是社会群众团体,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车青联等。三是各种民间体育组织,这组织得到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承认,并受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在我国设立的各类社会体育组织中,较为重要的几个组织有如下几个: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简称全国体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群众性的体育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中国奥委会)是以发展体育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任务的全国群众性,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在与国际奥委会和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及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关系中,唯有中国奥委会有权代表全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是为了加强体育院校及体育科研机构横向联系,促进学术交流的社会体育管理组织,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分会,并设有14个专业委员会。 二.体育组织的职能及权力划分 在体育体制改革以前,作为行政部门的国家体委和各级地方体委全面负责体育事务的管理工作,随着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改组后的国家体育总局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此前那种事无巨细,统管一切的管理 22

模式逐步让位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模式,国家体育总局将主要职能集中到对国家体育事业实施宏观调控,监督,协调等方面,而将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理的具体事务分别交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具体来说,现行我国体育管理的职能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各级体育局;一个是被授权实施专项管理的事业单位,如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行业协会。

(一) 国家体育总局的主要职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各方面) 1. 研究制定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

2. 指导和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制订体育发展战略,编制体育事业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区域性体育 发展。

3.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4. 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研究和平衡全国性的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设置与重点布局;组织开展反 兴奋剂工作

5. 管理体育外事工作,开展国际和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体育合作与交流;组织参加和

举办重大国际体育竞赛。

6. 组织体育领域重大科技研究的攻关和成果推广。 7. 研究拟定体育产业政策,发展体育市场;制定体育经营活动从业条件生审批程序。 8. 负责全国性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 9. 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 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是我国体育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遵循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政事分离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由原国家体委设置的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职责: 1. 拟订所管项目的方针,政策,规划和管理制度。 2. 指导和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3. 负责运动员注册和转会;评审运动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组建国家队;指导运

动训练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4. 制订竞赛计划,竞赛规程,裁判法;组织国内外比赛;负责对运动员,教练员的奖励。 5. 组织科研,培训和宣传。 6. 拟订对外交流计划 7. 开展经营活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8. 推动全国单项运动协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新单项运动协会组织网络。促进体育俱乐部发展。 9. 管理和指导国家单项运动训练基地工作。 10.完成国家体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 行业体育协会 主要职责:

1. 制订本行业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管理制度。 2. 指导和推动本行业群众体育工作 3. 组建行业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运动人才 4. 组织,举办行业内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5. 组织本系统参与全国体育性竞赛 三.体育的相关制度法规 。。。。。。如比较重要的有:〈〈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 四.“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主要是指我国体育界为实现一定目标,采取有效地集中,统一国家力量,迅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机制和相应的组织体系,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体育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制度保障。 23 (一)“举国体制”的基本构成,集中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支持国家利益至上,集中统一体育资源,形成全国合力,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一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基本构成包括:第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设立层层衔接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第二,以国家队和省(直辖市)优秀运动队为中心,以市县两级业余体校为基础的“一条龙”训练体制和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第三,以奥运会最高层次和亚运会,全运会等综合运动会为核心,包括单项竞赛,职业竞赛等竞赛类别在内的竞赛体系;第四,国家财政拔款为主,项目经营和社会投资为辅的经费保障体制,运动员退役安置,伤残保险,入学深造等运动员保障体制,以及科教保障体制在内的各种保障体系。 (二)举国体制的成因

举国体制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主要得益于我国政治,经济环境。

首先,在政治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能够保证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使体育工作依据不同的时期国家主要中心工作,有侧重地确定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为采用“举国体制”的组织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可以在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体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整合有限资源为发展竞技体育服务。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行政法规,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发展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分解到不同部门,行业,系统中,减轻体育部门的工作压力,保证体育部门集中精力于竞技体育,使通过竞技体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带动体育带来全面发展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三)举国体制的主要特点 1.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2.实行计划管理 3.支持组织实施一体化 4.政府投入为主

5.政府(职能部门)管办结合 第五节 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动因 (一)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

1. 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体育体制的改革。 2. 政治体制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保障经济体

制改革成果的过程中开始实施和逐步深入的。

3. 文化体制改革。体育作为社会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总文化发展的影响和

制约,因此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文化体制的改革,也将对在体育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 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 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化 2. 体育体制运动过程中矛盾的出现 (1) 原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2) 管理主体的单一化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矛盾 (3) 利益追求的一元化与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体育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改革要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24

义体育新体制。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将新世纪前十年体育体制建设的目标规划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

三.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20世纪8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 1.20世纪80年代体育改革的要点(不祥) 2.20世纪8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成果(不祥)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动摇了我国原有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体育体制,使得原有体育体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许多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内部关系不顺,机制不活。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投入经费效益不高;三是人才流动不畅,投入产生成本过高;四,体育发展的活力不足,后劲乏力。

1.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的要点: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 (3)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强对抗的训练体制( 4)改革竞赛制度,实行分级类管理( 5)坚持社会化方向,发展大众体育

(6)以产业化为方向,增强体育自我发展能力 2.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成果 (1)管理体制在强化总局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原则上实行管办分离,各个项目发展的责任

搜索更多关于: 体育概论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方式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上传下达,自上而下地对体育事业进行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的全面管理,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高度一致,统一;虽然也设有各种社会体育组织,但是这些社会体育组织大部分形同虚设,同构于政府机构中,只是名义上的组织,不具备管理体育具体事务的实质功能。 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的最大优势:它能够独立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对现有的所有体育资源进行集中调配,从而有利于集中有限的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目标。其缺点:在行政权力的干预下,国家对体育事业管得过严,统得过死,严重制约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使得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严重不足,同时,管理的郊益也较为低下,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限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东欧各国及古巴,朝鲜等。) 二.市场主导型体育体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