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Word版 含详细解析)

2-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Word版 含详细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6:37:56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化学真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全国卷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A. 碳酸钠溶液因碳酸根水解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餐具的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而胃液中有盐酸,所以碳酸

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可用硫酸钡,D错误。

【考点】碳酸盐的水解;漂白粉的用途;氢氧化铝的两性;胃酸的成分;碳酸盐的溶解性。考点紧靠教材。

[2018全国卷Ⅱ-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A.雾的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质是固体颗粒,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A正确;

B.依示意图知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 依示意图知NH3是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的反应物,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肥会释放出氨气,而NH3参与形成雾霾中无机颗粒物,故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 【考点】依题中信息(转化关系示意图)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催化剂的概念。

[2018全国卷Ⅱ-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1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和CH3Cl、CH2Cl2、CHCl3、CCl4,其中:氯化氢为气体,极易溶于水,CH3Cl为不溶于水的气体,CH2Cl2、CHCl3、CCl4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考点】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与原理;卤代烃的溶解性及状态。

[2018全国卷Ⅱ-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解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X是O;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因此Y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Y是Na;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Z是Cl。A. X(O)与其他三种元素(N、Na、Cl)可形成(NO、NO2;Na2O、Na2O2;Cl2O、Cl2O3、Cl2O5等二元化合物) ,A正确; B. Y(Na)与其他三种元素(N、O、Cl)形成的化合物中Na2O2含有离子键与共价键,B错误;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N—、O2—、Na+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错误。 D. W(Cl)的氧化物(Cl2O、Cl2O3、而Cl—的电子层结构与它们不相同,Cl2O5)对应的水化物(HClO、HClO2、HClO4等) HClO为弱酸,D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NO2的物理性质 (红棕色);原子结构;

[2018全国卷Ⅱ-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答案】C

【解析】A.由于白磷(P4)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含有6个P-P键。因此,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

3+3+

量是1mol,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B. Fe在溶液中水解,导致溶液中Fe数目减少。

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因此,100 mL 1mol·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

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不会完全转化为SO3。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白磷的结构;铁盐的水解;甲烷和乙烯的分子结构;气体摩尔体积;可逆反应。

2

3

[2018全国卷Ⅱ-12]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 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

【解析】A. 二次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4-向负极移动,A正确;

B. 二次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

?2-

C. 二次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C正确; 反应为:3CO2+4e=2CO3+C,

D. 二次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2-

+C-4e?=3CO2,D错误。答案选D。

【考点】以信息:“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电荷运动方向等常考书本知识。

[2018全国卷Ⅱ-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实验目的 L的配制0.4000 mol·NaOH溶液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1实验过程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B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答案】B L?1的NaOH溶液,所用天平不可用托盘天平,称得的NaOH固体为4.000 g;【解析】A. 配制0.4000 mol·

另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需等其溶液冷却后才可转移到容量瓶中。A错误; B. 黄色氯化铁溶液遇到

2+

B正确; C.生成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浓的维生素C溶液,会被还原成Fe,溶液变为浅绿色。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KMnO4溶液;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答案选B。

3+3+2+

【考点】称量仪量的精确度; Fe的氧化性及Fe、Fe在溶液中的颜色;氢气的制备与除杂;用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018全国卷Ⅱ-2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3

n+

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相关金属离子[c0(M)=0.1 mol·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5 2.8 Fe2+ 6.3 8.3 Zn2+ 6.2 8.2 Cd2+ 7.4 9.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2ZnO+2SO2 (2) PbSO4 (3)调节溶液的pH (4)无法除去杂质Fe2+ 【答案】(1) 2ZnS+3O2

(5) Zn+Cd2+=Zn2++Cd (6) Zn2++2e-=Zn (7)溶浸

【解析】(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因此焙烧过程(与O2反应)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3O22ZnO+2SO2。

2+

(2)硫酸铅不溶于水(题中有暗示:末给出Pb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PbSO4;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所以

2+

若不通入氧气把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Fe。

2+2+2+

(3)溶液中的Cd可用锌粉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d=Zn+Cd。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因此阴极是锌离子放电,则阴极的电

2+

极反应式为Zn+2e-=Zn;阳极是氢氧根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离子,所以电解后还有硫酸产生,因此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考点】金属硫化物与氧气反应;离子沉淀与PH的控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018全国卷Ⅱ-27]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mol?1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mol?1。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 kJ·。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4、1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

2?2L。 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化学真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全国卷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A. 碳酸钠溶液因碳酸根水解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餐具的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