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有余数的除法-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xiaoxue.xuekeedu.com
今天我负责主评程菊芬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要感谢程老师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首先说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这节课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横式和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程老师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态亲切自然。这是程老师的一贯风格。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用手指游戏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
4.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程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明确摆小棒时有余下的,从而引入一个新的数“余数”,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在动手中理解余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课堂永远是我们探索的阵地,再完美的课都有缺憾,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
1、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着一环节中,ppt出示15根小棒,每三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此处ppt上出示的15根小棒已经分组。我认为 这里应该直接拿出小棒就行,不需要分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后自己来探讨出答案,让学生说出结果后再用ppt展示,以此来检查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复习旧知识这一环节,我认为可以直接出几道《表内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出竖式,从中发现问题,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我们组的童老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15根小棒重复摆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有可能是三角形、有可能是四边形、甚至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图形等。这样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了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的目的。我认为这样设计更新颖。
3、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时,应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且还应该强调“最多能摆几个?”以及“用掉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多能摆几个?”直接关系到以后试商时最大能商几,在这里应着重强调。
在“解决竖式计算到底应商几?”这一问题时,我认为可以以判断题或改错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探讨出:商与除数的乘积必须小于被除数,而且要最接近被除数。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