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导学案
九上北师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复习题 第5课 第1站 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渠道以及社会各阶层民主参政的重要渠道。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重点)
2.知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难点) 【合作探究】
我国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说明了什么?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A.在我国,人民才是直接管理国家的主人
B.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在我国,人民群众的地位比领导干部高 D.在我国,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任何大事 3.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渠道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④城乡基层民主制度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
①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
④人民掌握政权,人民代表行使检察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判权,三者分工又协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这体现了我国坚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政治体制改革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政治体制改革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 )
A.发展先进文化 B.市场经济发展 C.共产党员的利益 D.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9.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区域自治 B.直接民主,扩大民主权利 C.协商民主 D.竞选民主 10.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政协委员就快递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围绕“《快递条例》的制定”建言献策。这体现了( ) A.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B.我国的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实现形式日益丰富
C.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 / 9
D.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完善好等政治制度。(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二、能力提升
新闻点击:新闻点击:2019年3月5日,十三届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李克强 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交由全国人大审议。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通过?
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
第5课第2站当好国家的主人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渠道。(重点)
2.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社会、班级的管理。 (难点)
【合作探究】
1.公民应该如何参与公共生活?
2.兰州老人持砖连砸30辆红灯违章车。回答: (1)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注意些什么?
(2)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3.公共事务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思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主人的责任?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众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近几年,广大人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高涨,屡屡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一些公民,包括某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说明,公民要( ) ①理性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②坚持司法程序正义,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③理性行使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④增强民主法治理念,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3.随着互联网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公共讨论”逐渐成为常态。时下很 多网民的观点表达,并非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是“谩骂式批评,情绪化建议,抱团式 声讨”。在网络空间,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应当( )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合法有序行使监督权④积极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下列行为属于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是( )
2 / 9
①积极参加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②某乡政府挪用种粮补贴,村民将情况反映到报社
③为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租车围堵××局 ④某镇镇长发动群众张贴数百张传单,揭发该镇党委书记的经济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公民要想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做到(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循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 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中国政府网1月31日起联合、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网易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发起“我向总理说句话”活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2019年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活动持续到3月15日。阅读材料,回答6~7题 6.这一做法( )
A.说明民众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B.丰富了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C.能解决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D.实现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7.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②广泛汇聚民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③建设法 治政府,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④发扬人民民主,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材料反映了
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最主要途径②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9.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和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自觉增强宪法意识②不断积累民主知识③增强分析判断能力④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二、能力提升 1.辨析题:九年级学生小明和小东发现学校西边的路道上挤满了卖零食的摊位,严重影响师生出行和环境卫生,学生放学经常买零食吃,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小明说:“我们要把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 小东说:“中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事别管。” 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班级建立QQ群,通过“群公告”公市“一周班情”。为同学们了解班情、讨论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的平台,促进了班级良性发展。
材料二:2019年3月29日,渐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一时成为广大市民“网上议攻”的热点话题。在一片点赞声中,也出现了吐槽、谩骂等不和谐的声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联系材料一、指出QQ群的建立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公民应如何正确地行使“网上议政”的权利。 (3)我们应当如何当好国家的主人?
第6课第1站感受法治进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重点) 2.知道“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
3 / 9
治观念。(难点) 【自主学习】
1.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进程? 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 区别 特征 随意性、多样性 结果 体现的是不平等,造成社会不稳定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法制 区别 属于制度范畴,关注的是秩序 联系 人治 高于个人意志 、 、 体现原则,促进政治进步与发展 法治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关注的是法律的至上权威。 法治 体现 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 )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法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不同。法治 ( )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③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下列有关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 4.右边漫画说明( )
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 象在所难免
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历史任务
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目的是( ) 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 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2019年“两会”上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