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文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索。
往往检索工具使用的是标引语言,而检索者使用的多数是自由词,未经规范化,这样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异,造成了检索障碍。如:
自由词:维生素 C (vitamin C);标引词 :抗坏血酸 (ACID,ASCORBIC)
自由词:艾滋病 (AIDS); 标引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免疫缺陷综合症);又如―沙示‖(SARs), 禽流感(Bird flu)…….
3)主题概念不是大了,就是小了
检索者不知道如何正确定位课题的主题概念,往往会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初学者更容易把概念偏大。
主题概念的范畴太大造成大量没用的文献被误检,太小造成重要的的文献被漏检。
如―石油工业的废水处理‖,若用―废水处理‖作为主题概念,就会太大,在《中国期刊网》中有1400多篇,如果我们知道石油工业主要排放的是毒性较大的含酚废水,那么主题概念定位在―含酚废水处理‖就比较恰当了,此时查出的文献大概有20~30篇。 4)―同义词库‖不全
往往同一件事情或事物,不同作者喜欢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就造成了庞大的同义词库,如果偏偏你头脑中的―同义词库‖不是那么全,造成漏见就不足为怪了。例:
艾滋病——艾滋病、爱滋病 碳纤维——碳纤维、炭纤维
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 Teflon 设备——apparatus,equipment,device…… 汽车——car,automobile,vehicle…… 5)核心词太多
对于由A、B、C、D、E多个主题组合的多主题概念课题,如果将所有主题混在一起同时组配,会造成―零结果‖现象。
因为,只要A、B、C、D、E其中之一的检索结果为零,则经过布尔逻辑―和‖的运算,检索结果=A*B*C*D*E =0 。 6)选择的检索工具专业性不够 E-journals:
中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系统、维普。。。。。。 英文:Elsevier……
Search engine:
北大天网,百度,
GooGle, Yahoo! Openfind, …….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5
–
– 1、掌握文献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 – 2、熟悉各种文献信息的分布
– 3、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巧:检索算符、检索语法、常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的
特殊技巧
– 4、不断实践、不断归纳总结 – 如: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 1我们了解常规搜索方式,但每个人都会搜索出不同结果,为什么?核心问题在
于关键词选择不同。
– 在当今互联网上,你永远不会愁你找不到东西,而是东西太多,你无法找到你
需要的东西,因此搜索效率便成为最重要的一环,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搜索的关键词的选择。
– 关键的分析必须保证两点:一是专业性,即这个词是很精的,可能简化你的搜
索结果,因而词甚至可以怪一点,尽量避免大众化的词,如net,site等。即使需要大众化词,如password,username,但若加入一两个特征词,则结果将大大简化。
– 二是具有代表性,也即这个词具有代表意义,也即它在包含你所需网页内,它
在出现的可能,以免一些有用信息被遗漏。 – 有机检索理念
– 强调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协调检索过程,使检索变得简单化,高效化,为工
作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捷。
– 首先应该了解为什么要检索,什么东西需要我检索,在什么地方检索?如何高
效率地检索到自己的所需?如何应对检索不到的文献和资料?检索后应该怎么做?
– 有机检索的精髓
– 在知识层面上要了解全球数据库的概况,使检索具有方向性和合理性。需要大
家熟悉全球大的数据库(不包括个人主页等检索方式了),数据库不仅是文献数据库,如OVID,sciencedirect, human press, blackwell, BP,ACS,CA,BA,还包括专业数据库 。当然,检索内容还包括用google对图像,PPT,PDF,等检索(下一代检索也许会用微软的longhorn的新的检索工具了),因此要求大家对检索知识必须有个初步的掌握
– 检索不要贪多,一定要精,使检索达到最简化和最优化。尤其是检索文献,有
人喜欢一次性下载一两百篇文献,所谓―通吃‖,最终看了多少?十有八九是浪费!paper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如何高效地检索也包括这一点:只要必需的!不是必需的,不必找!同时看paper只看重要的paper,一般的,或比较差的paper最好少看,有时会误导你的思路的。文献读多了,会被文献套牢了,你没有思路了。相反,一篇好文献,值得你反复回味,多读数遍都可以,一直到读懂,读透为止。
– 要求一次检索服务终生,使检索效率达到最大化!这便是高效!许多朋友在需
要时便检索,检索完毕,东东就没了,或者不知道放到哪了,或者随手扔了,
6
下次需要时再检索。但一定要知道,有时候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并不容易被你检索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便是我讲的重点之一。
–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是达到有机检索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检索后应该做的主要
事情!personal database,或private database。将你所查过的有用信息(因为你现在查了,如果你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不变,将来可能还会有用),尤其是精华的,有用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相信时间长了,自然便有了自己的小数据库,如果要查什么内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数据库,如果刻盘,可以随身携带,多么方便快捷,即使不能上网的地方也可以用! –
所有经过你手头的文献都要入库!建议文件采用reference manage或endnote软件进行管理,并进行适当地分类,按软件的编号给你的文献编上相应的序号(如1.pdf, 2.pdf, 3.pdf...),并将文摘导入到软件中。录入时每篇花个几分钟,这样随时间积累,你的数据库将越来越大,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关键词或某个词,便能发现不仅仅是一篇你需要的文章,而是很多,应助别人,帮助自己,都很方便。因此我个人希望我们生物谷的每个人都学会这种习惯,backup your finding。
?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技术
?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发展趋势--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原理和使用技巧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来查找、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包括图书馆的公共书目(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各种联机数据库、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等。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发展历程
脱机检索 联机检索 国际联机检索 单机光盘检索 光盘网络检索
Web信息资源检索
? 1.脱机检索(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 ) ?这时是计算机检索的原始时期。
?只能进行简单的检索。
?为满足专业检索人员定期批量处理用户的情报要求。
7
?用户不能立刻获得检索结果。
? 2.联机检索(60年代末~70年代初)
?1963年-1964年间,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宇航公司的情报实验室建立了‖人-机―对话的联机情报检索系统(DIALOG的前身),此后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联机检索系统得以快速发展。国际著名的DIALOG系统、ORBIT系统、MEDLINE系统都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用户可随时浏览检索结果
?由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通过电话线联接,因而联机检索受到地区的限制
? 3.国际联机检索(70年代中期-)
?卫星通讯技术的出现,使得联机检索系统打破了地域限制。而数据库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微机大量的涌现,更使得国际联机检索蓬勃发展。
?联机检索系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人类情报资源的共享。
? 4.单机光盘检索(80年代--)
?CD-ROM技术促使计算机检索成本迅速下降 (一张光盘可存贮600〔MB〕兆字节机读数据、成本价格便宜,而一张DVD光盘的容量最少可达4.7G)
? 5.光盘网络检索(90年代-)
?光盘网络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如图书馆局域网 ?实现多用户光盘资源共享
? 6. Web信息资源检索(90年代末-)
?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检索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检索方法更简单,检索结果更全面 联机数据库检索
? Online retrieval
? 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通过通讯线路或网络,在联机检索中心的数据库中进
行检索并获得信息的过程 ? 最大的缺点是检索费用高 ? 现在用户量少 光盘数据库检索
? CD-ROM数据库
? 最初是单机检索,后来逐渐发展出了联机光盘检索
? 联机光盘检索指把单用户系统发展成多用户的局域网系统,通过网络(如校园网)
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服务器管理多组光盘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
网络数据库检索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