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远程教育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远程教育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
一、利用远程教育调动情绪。
情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催化剂。离开了情感这一要素,语文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如若在授课伊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件进行导入,籍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三峡》一课时,学生仅从书中的语言文字去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修理的景色便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整篇文章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后,三峡山和水图片在动听的背景音乐声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身临其景,游览于索溪峪的群山之中。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思维状态也变得更为活跃、灵动。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图象,化静为动,变虚为实,让学生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利用远程教育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多媒体创设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去体验、去思考。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动,情感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在《观潮》课文中,有一些描写的非常精彩的段落,学生却很不容易理解,即使死记一些好的词句,却体会不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和当时的意境。这时,我就把远程资源里的钱塘潮实录播放给他们看,看着看着,同学们的神情由疑惑变为兴奋,继而由兴奋变为欣赏??此刻,我明白了,这就是远程资源的魅力,能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同时也加速了学生对作者的观察与写作方法的感悟。
三、利用多媒体激起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灵、煸动学生的情绪,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如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在投影纳粹大肆屠杀的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营造出庄严、悲痛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特定场面中去,让学生感同身受。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庄严的画面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充分煽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课堂上与作者感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学生用悲痛、低沉的声音回答问题,用沙哑近似哭泣的声音深情地朗读着课文,我们已从中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已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啦!
四、利用多媒体提升激情。
情感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
师利用多媒体极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让学生一吐为快,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意境。
如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巴特勒上尉》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英法联军在我国犯下的罪行。教师语: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蚕食华北,就偷偷向卢沟桥进军,被发现后就借口士兵失踪,要到宛平城内搜查。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我们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我们中国守军立即还击!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敌我双方激战时的场面吧。看完这段画面,同学们不由地深深出了一口心中的郁闷之气。教师紧跟着问道: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是一群无耻的强盗”一个学生没等教师点他就激动的站起来愤怒地说道;“他们简直不是人,是恶魔”一个学生憎恨地说;还有一个学生紧握着双拳,怒目圆瞪仇恨地说:“小日本也太猖狂??”看得出学生已被文中的所传出的情深深地感染着,心为之牵,神为之动,欲罢不能,不吐不快。
总之,“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要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就必须重视情的感染,情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心灵激荡、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