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教学方案
《建筑设计原理Ⅱ》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1031xk21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建筑学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1学分、18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属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建筑学主干理论课之一。本课程内容是各种公共建筑物设计中所涉及的共性的问题。既有基本知识、设计原理,也有建筑创作理论。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构思途径及建筑形象的创作。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公共建筑概论(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当前的创作趋势,理解公共建筑学习的意义,了解公共建筑的本质特征;了解公共建筑的文化、地域和气候影响因素;初步理解公共建筑的物质体系及组成。初步掌握建筑的基本分析及创作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公共建筑学习的意义及当前创作趋势、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2、建筑的本质及特征、建筑的分类及创作的取向;建筑的物质体系及组成; 3、建筑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创作原理;建筑的文化、地域和气候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
建筑的物质体系及组成;建筑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创作原理。
参考教材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及分区联系(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的空间特点,理解公共建筑的一般空间组成及空间关系,掌握公共建筑的设计要点及设计方法。
1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公共建筑的空间特点及设计要点、公共建筑空间组成及空间关系。 本章重点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及空间关系。 参考教材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第三章 公共建筑平面及空间组合基本形式(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理解公共建筑的空间结构,掌握公共建筑交通组织的方式和结构构成。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公共建筑空间的基本组合形式、公共建筑交通流线的组织、公共建筑的平面及垂直交通及其空间的设计。
本章重点
公共建筑空间的基本组合形式、公共建筑交通流线的组织、公共建筑的平面及垂直交通及其空间的设计。
参考教材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第四章 公共建筑立面造型及形式美(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建筑造型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理解公共建筑造型的一般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理论,掌握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建筑造型涉及的基本问题、公共建筑造型的一般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建筑美的几个法则、公共建筑关于形式美的建筑理论。
本章重点
公共建筑造型的一般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建筑美的几个法则。 参考教材
2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托伯特·哈姆林著 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12月。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基本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和知识。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本章重点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 参考教材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第六章 公共建筑总平面及外部空间环境设计(3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中涉及到的规范,掌握公共建筑总平面的设计方法及相关要素,掌握公共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素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总平面流线的组成与设计。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总平面的设计方法及相关要素、公共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要素、总平面流线设计、广场及装饰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总平面设计规范。
本章重点
总平面各要素的分析、综合和设计方法。 参考教材
1、张文中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建筑理论译丛·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
3
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10月。
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 章 次 第一章 公共建筑概论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及分区联系 第三章 公共建筑平面及空间组合基本形式 第四章 公共建筑立面造型及形式美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第六章 公共建筑总平面及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合 计
总学时数 2 3 4 4 2 3 18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2 3 3 3 1 3 15 习题课、讨论课学时数 1 1 1 3 四、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方案
学业评价方案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业评价由出勤成绩部分与作业成绩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作业成绩占70%。
作业一
建筑实例抄绘(45分),要求:
1.从教科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自行选择六个实例抄绘,每个实例内容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总平面图、效果图。以上图至少各一,每图1.5分,每实例7.5分。在总图数不变的前提下,缺少的图应用其它图补足。
2.使用黑色钢笔线条或色块绘制。建议使用描图纸直接从书上描画,再将描好的图拓印在A4纸上。
作业二
校园内任选一座公共建筑进行实际现场调研,绘制一份功能流程图(25分),应理解正确、功能关系清晰、水平垂直交通明确、线条干净美观、图注明晰、字迹清楚。并附加分析报告(30分)。
分析报告包括:
1.总体环境关系(6分,包括景观空间、交通流线、停车空间);
4
2.建筑艺术空间造型(6分,建筑元素、建筑材料与色彩、组织关系); 3.平面功能组织(4分,功能分区及内容、分区关系);
4.基本交通组织(4分,水平流线、垂直流线、出入口、安全疏散); 5.结构体系(2分,结构使用材料、相应结构体系); 6.设备体系(3分,水、电、空调); 7.节能情况(2分); 8.个人结论(3分)。
以上1-6至少各配一幅插图。插图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钢笔速写,但钢笔速写不应少于两幅。缺少插图每部分至少扣一分。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