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语言学概论课练习题(有答案的)
2012年·四川师大红河校区
搭配,所以不能组合。
2.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说话,表达不同的意思?
【答】①可以组合的句子:A.张三请李四周日去春游;B.李四请张三周日去春游;C. 周日,张三请李四去春游;D.周日,李四请张三去春游。
②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不同,意义就不同; ③语言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还具有层级性。
五、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答】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组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响亮度等发音的特点,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长时间地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特点与意义结合了起来,从而理解了这种声音所传送的意义。 2.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符号的强制性;(3)语言中的部分叹词和复合符号也许具有理据性,如之所以叫“草帽”、“皮鞋”,不是任意的。但就初始符号“草”“帽”“皮”“鞋”而言,仍然是任意的。(4)语言虽然在创制之初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但语言一旦进入社会,开始使用,就具有了一定的强制性。所以语言在自由中,又有一定的不自由。
3.按照聚合关系生成三个如例句的句子:我买到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一本语法书。
【答】(1)小明得到了今年十分畅销的一套医学作品。(2)她看到了这几年相当走红的两个著名影星。(3)小明碰碎了多年万分珍惜的三个陶瓷马。
4.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请举例说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语音和词义中的具体表现。
【答要点】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枞、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把握了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的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在词义中的表现:比如说“红”和“花”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红花”为偏正结构的短语,而“花红”则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它们在句子中的成分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这是组合关系。比如“红花”这个符号的链条,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
在语音中的表现:比如普通话里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
在语法中的表现:比如“我进城”,只能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这是它的组合关系。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这是它的聚合关系。如:
1.我 看 书 他 看 书 2.我 看 书 我 买 书
5
2012年·四川师大红河校区
3.我 看 书 我 看 电影
所以,每个符号都处于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5.“青草”和“草青”的不同意义反映了组合关系的什么性质?
【答】组合关系体现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其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其后一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组合关系使语言序列的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因此组合关系也体现在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序列整体中。“草青”和“青草”不同,就在于“草”和“青” 两个语言单位在这两个语言序列中的组合关系不同,前者是主题与陈述的关系,后者是修饰与对象的关系,因此构成的语言序列整体意义也不同,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定中结构,两个序列中的语言单位各自在语言序列整体的功能也不同。组合关系体现出语言单位在语言线性序列组合中的句法功能。
6
2012年·四川师大红河校区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略)
1.音素 2.音位 3.音位变体 4.非音质音位 5.区别特征 6.音节 7.语流音变 8.音步
二、分析题
*1.运用所学语言学理论分析下面的语言现象。
汉语有很多复韵母,英语有很多复元音,如汉语的“得(děi)”和英语的day的元音,用国际音标表达都是[ei]。可是实际发音(听话人的音感)明显不同。请问:汉语复韵母与英语复元音有什么不同? 【答】汉语的复韵母ei的发音是处于一个发音紧张阶段,从e到i是一个渐次的演变过程;而英语的复元音ei是存在两个发音的紧张阶段,其间的演变过程是跳跃式的。 2.用国际音标(宽式)标出:四川师范大学红河校区师范专业XXX。 【答】:
3.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清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人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这是由于语音的物理属性决定的。我们听人说话能分清男女老幼,主要是靠音高决定的,男女老少,人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点,正因为这样,我们接到熟人打来的电话。往往能听得出对方是谁。男人声带是比较长而且厚,震动频率少,声音较低,妇女和小孩声带较短较薄,震动频率多,声音较高,这样就把男女或大人、小孩区别开来了。
4.汉语中的i代表了哪些不同的音素?汉语拼音为什么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你认为这几个音素分成几个音位好?为什么?
【答】汉语中的i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音素,它们分别是[i]、[?]、[?]。汉语拼音用一个字母表示是因为三者出现的拼合条件不一样,用一个字母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冲突和误会;另一方面,这也考虑到了经济原则。 这三个音素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用/i/代表。依据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这三个音素语音相似,并且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以将它们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5.英语cap、dog、box的复数形式caps、dogs、boxes是原形加上表示复数的语素“-s”构成的,为什么同一语素会读成[s]、[z]、[iz]呢?请作出具体解释,并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现象。
【答】这是语流音变造成的。caps中的s读清音[s]是因为前面的p是清音,dogs中的s读浊音[z]是因为前面的g是浊音,受其影响清音s变成了浊音[z]。boxes中的s读成了浊音[z]是因为前面的元音e的影响,因为元音往往是浊化的。以上都是语音的同化,且属于顺同化的语流音变现象。 6.英语[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p]音位不是对等的。请判断并说明之。
【答】正确。因为音位的是属于特定语音系统的,是某一个特定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汉语普通话中,[P]音素在[p]音素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飘”[p’iau]语音上不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里对立,人们一般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是通过[±送气]特征形成对立的,但不会在[清]、[浊]的对立上与[b]形成对立。
英语中的[p]音位在[清]、[浊]的对立上与[b]形成对立,而不具有[±送气]的特征;[p]音位只出现在[s]的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或其他位置,比方sport的p发成[p],port的p发成[p’],如果互换,不会引起混淆。[p]出现的位置不会出现在[p’],[p’]出现的位置也不会出现[p],它们的出现环境是互相补充的,彼此是处于互补的关系之中,而非对立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太重要。
h
7
2012年·四川师大红河校区
可见,英语[p]和汉语普通话[p]音位不是对等的。
*7.下面是一种语言里的词,问:[t]和[t]两个音素在分布上是什么关系?能否归纳为一个音位?为什么?
(1)?itat (2)makton (3)nahat (4)tinan (5)?itam (6)?inat (7)potot (8)mut
【答】这种语言中的[t]和[t]两个音素在分布呈现互补关系,[t]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和中间部位,而[t]只能出现音节的结尾。根据归纳音位的互补原则,它们应该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8.下面是芬兰语一些单词的语音形式及相应意义:
(1)[ku:zi] ‘six’ (2)[kudot] ‘failures’ (3)[kate] ‘cover’ (4)[katot] ‘roofs’ (5)[kade] ‘envious’ (6)[ku:si] ‘six’ (7)[li:sa] ‘Lisa’ (8)[madon]‘of a worm’ (9)[maton] ‘of a rug’ (10)[ratas] ‘wheel’ (11)[li:za] ‘Lisa’ (12)[radan] ‘of a track’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说明每个音素的分布情况。
(2) [s]和[z]是否可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为什么? (3) [t]和[d]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①[k]、[l]、[m]、[r]只能位于音节的开头,??。②[s]和[z]可归并为一个音位,因为在(1)和(6)、(7)和(11)中它们位于相同的位置,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不能区别词义。所以它们处于互补关系,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③[t]和[d]之间属于对立关系,如(3)与(5)、(8)与(9)的不同使用,造成了两个不同的语音形式,进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词义。 *9.下面都是日语中不同的词的语音形式
tatami tegami natsu kata totemo tsukue ato tsutsumu tatemono otoko tetsudau matsu te t?it?i tomoda ut?i t?izu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说明[t][ts][t?]三个音素的分布条件。
(2) 在上述材料范围内,[t][ts][t?]是否有可能归纳为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①[t]出现在非高元音前,即[i]、[u]前面;[ts]出现在高元音[u]前;[t?]出现在高元音[i]前。②[t]、[ts]、[t?]不能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在发音上相差很远。
10.下面是某一种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的四个代表性实例,试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音变特点(袁家骅2003:287)
(1)棉袍mie? p?→mie? m? (2)戏台xie tai→xie lai (3)米缸mi kou?→mi ou? (4)清唱?hi? ?hy??→?hi? ?y??
【答】是顺同化。两个音节相连,按照第一音节是元音收尾或鼻音收尾,第二音节的声母受其影响而起同化作用。第二音节的声母经同化后发生音质的变化,但仍保持原来的发音部位,也有完全弱化以至消失的。①上字鼻尾韵,下字声母是[p]、[ph]的,受到鼻音[?]的影响变成了鼻音[m]。②上字是开尾韵,下字声母[t]变成[l]。③上字是开尾韵,下字是[k][k][x]的,变为[?]。④一字鼻尾韵,下字是[ts]、[ts]的变成[?]。 11.画出下列一段话的音步、停延段和语调段。(以()表示音步的界线;以∣表示小停延段的界线;以‖表示大停延段的分界)
【答】:(那是)∣(十六年)(前的)∣(夏天)‖(有-)(一个)∣(晚上)‖(也像)∣(今天)(晚
上)(一样)‖,(银河)(耿耿)∣,(繁星)(满天)∣,(我-)∣(坐在)(窗前)∣(你-)(祖母)‖(常坐的)(长)(板凳上)‖,(呆呆地)(望着)∣(闪烁的)(星光)∣(发闷)‖。
8
h
h
h
h
h
h
h
h
h
h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