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学语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
泰州市大泗学校:时春玲
教学设想: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简约高效课堂,我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大胆进行课时整合,重新安排我的课时任务: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回去预习。第一课时前五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疏通朗读障碍,剩下35分钟讲解课文,第二课时选读《呼兰河传》片断,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
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对话、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中,感受萧
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
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教学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前准备: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读本、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略)
一、检查预习,质疑,走进园子
师: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1)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小昆虫,我们来读一读。 词语一: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读准: 蚂蚱màzha (2)还有一些农作物。
词语二: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注意“倭”的读音。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3)还有她模仿祖父干的农活。
词语三: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
(4)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小黄瓜、大倭瓜、栽花 拔草这一景一物一事构成了“我”的快乐空间,让人难以忘怀。再读三组词语。
2、读好句子。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质疑: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究竟是读《我/和祖父的园子》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茫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究竟是谁的园子?
课文哪些段落是直接写园子的?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
1
13节和第3至12节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对词语进行了分类,利用关于昆虫、农作物和农活的三组词语无痕地对文本进行了感知,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通过质疑,让学生对园子产生兴趣,激起阅读的欲望。
二、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一切都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预设: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呈现了“我”的童真、顽皮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引导学生体会:看似平淡的两个动作,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这样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的形象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学(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
2
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设计意图】读读、议议、联想、再说、议、读相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四、想像,悟爱之乐园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拓展《呼兰诃传》内容)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
交流: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用一个字代替,那就是爱(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才有我的 ,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五、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 ;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 ;蝴蝶随意地飞,在我看来,是 。
小结: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
3、引读14节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引读、概括,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六、延伸,渗透精神乐园
1.你们说,这究竟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生交流小结。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如果一天,两天,如果你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先别回答,先去读读《呼兰河传》,看完后,你的感受也许就和上完这节课的感受又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自主选择,快乐作业
下课后你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去书店买一本《呼兰河传》、给
萧红写一封信??)那就去做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设计想做的作业,必定是学生所喜欢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的积累,提高阅读质量。
八、板书设计:
我 和 祖父 的园子 自由 爱
教学反思:
4
1、一条主线 ,贯穿始终
“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简单就是环节要简化,问题要精要。一篇文章只要设计一个,最多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一条主线,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品味、表达??这节课中我紧紧抓住“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对园子的感受从美丽、充满生机、到自由,到快乐,最终到爱和温暖;学生对园子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渐深刻,逐渐丰满,真正读懂园子的精神意义。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
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了叙述的话语,其中的细节值得回味,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一段的学习时,我抓住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找出最吸引你的镜头;通过对祖父的“笑”的回忆,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多处运用反沓的写法,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在13自然段的阅读中,我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在3—12自然段学习时让学生找出反沓的语句,让学生品味反沓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