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酶的应用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
。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酶的应用
A组 基础过关
1.[2018浙江4月选考,32(一),7分]回答与果胶、淀粉等提取和利用有关的问题: 某植物富含果胶、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成分。某小组开展了该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1)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提取得到的果胶占原粒质量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最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 (A.有助于清洗杂质和去除可溶性糖 B.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C.使有关酶失活 D.有利细胞破裂和原料粉碎制浆)。
(2)在淀粉分离生产工艺研究中,为促进淀粉絮凝沉降,添加生物絮凝剂(乳酸菌菌液),其菌株起重要作用。为了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通常将生产上使用的菌液,采用 ,进行单菌落分离,然后将其 ,并进行特性鉴定,筛选得到纯的菌株。
(3)在用以上提取过果胶和淀粉后的剩渣加工饮料工艺研究中,将剩渣制成的汁液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彻底酶解处理后,发现仍存在浑浊和沉淀问题。可添加 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再添加 ,以解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 (4)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酶反应器连接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 (答出2点即可)、反应液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 来调节。
答案 (1)C (2)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扩大培养
(3)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淀粉酶使淀粉分解 (4)固定化酶的量、反应液温度 控制反应器液体流量(或体积)
解析 (1)根据题意,原料经过沸水漂洗能提取更多的果胶,推测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使有关酶失活,使果胶不能被进一步催化分解。(2)要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可采用涂布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扩大培养,鉴定筛选到较纯的菌株。(3)果胶需要在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作用下才能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因剩渣中还含有淀粉,所以再添加淀粉酶,以解
1
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4)固定化酶反应器的应用,需要考虑优化其中固定化酶的用量、反应液温度、反应液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酶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流速来调节。 2.回答下列有关果胶、果汁和果胶酶等问题。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起着将植物细胞 在一起的作用。制作果汁时可加入果胶酶和 以分解果胶,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
(2)生产果胶酶可从黑曲霉中提取,下列适于黑曲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 (A.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 B.尿素固体培养基 C.MS培养基 D.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由于果胶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 的制剂。
(3)用果汁制作果酒,以果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目的是 。最后倒入酵母悬液,混匀,加盖;发酵开始时,由于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 是 。
答案 (1)粘合 果胶甲酯酶 (2)D 酶活性 (3)提高果酒的酒精和糖的含量(写全给分) 负压 需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解析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存在于相邻细胞壁间的胞间层中,起着将细胞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制作果汁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以分解果胶,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2)黑曲霉是异氧需微生物,扩大培养需要含有有机物的液体培养基,而A、B、C选项所给的培养基都是固体培养基,不适合扩大培养,而D选项所给的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且含有有机物蔗糖,适合扩大培养黑曲霉,故选D。由于果胶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果胶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3)用果汁制作果酒,以果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目的是提高果酒的酒精和糖的含量。最后倒入酵母悬液,混匀,发酵开始时,由于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原因是需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3.桑葚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水果,也常用来制成果汁或酿成果酒。大致流程如下:
,原因
在制作果汁时,为了增加出汁率和澄清度(用果汁透光率表示),常加入果胶酶。加酶后的某研究结果如下。
表 果胶酶剂量与果汁中果胶含量、透光率的关系
2
酶剂量(mL/L) 0.05 0.08 0.10 0.13 0.15 0.17 0.19 0.21 0.23 0.25 果胶含量程度 ++ 透光率(%) 80 ++ 84 + 88 + 92 - 95 - 95 - 95 - 95 - 92 - 87 注:果胶含量程度“+”表示果胶阳性反应,“-”表示果胶阴性反应。
果汁中果胶的含量可用加入酒精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原理是 ,表中果胶阳性反应的现象是 。在生产应用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因素,建议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 mL/L。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 。
答案 果胶不溶于酒精 出现絮状物 0.15 果胶酶
解析 果胶不溶于乙醇,可用以检测果胶,阳性现象是出现絮状沉淀。根据表中数据,果胶酶使用量为0.15 mL/L较佳。果胶酶过多,会使果汁变浑浊。
4.1833年,Payen和Person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 。从图中可知, 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1.8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入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的酶,一段时间后检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
答案 (1)麦芽糖 α (2)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方案②,因为如果酶和底物先混合,还没放到对应的pH条件下,化学反应已经进行,会干扰实验结
3
果
解析 淀粉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组成的,根据题意可知,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因此淀粉水解终产物中含有葡萄糖,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两个单糖刚好构成麦芽糖。图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适宜的pH不同,曲线中看出它们分别为6、4.5,但部分酸性较弱的范围内,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活性高;之后又出现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的活性低;当pH超过5.5时,则再次出现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的情况。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β-淀粉酶可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两个单糖刚好构成麦芽糖,所以该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从图中可知,在pH为1.8时,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活性更高。(2)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量越大,酶活性越高。对比两种方案,方案①中酶和底物(淀粉)都没有在每个特定的pH条件下处理,直接让它们混合,这样会导致每个实验组在没有达到设定的pH时酶就开始催化底物了,导致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是在所设定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所以选择方案②更可靠。
B组 能力提升
1.如图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其中①为反应柱,②为固定化酶,③为分布着小孔的筛板,请据图回答:
(1)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通过
(2)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 ,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