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生六个基本生物学实验
实验五 DNA限制内切酶技术
1. 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或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分子中特异核酸序列的水解酶,这类酶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基因工程和DNA序列测定以及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是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从质粒、噬菌体或粘性质粒获得的含有目的基因重组分子,必须经过酶切、电泳分离、回收基因片断,方可用于重组或探针标记。根据酶切的目的不同,可采用小量酶切或大量酶切反应两种体系。
2.实验材料
2.1 质粒SNAT1-PBK-CMV⊿(600ng/ul,150ul) 2.2 限制性内切酶EcoRI 2.3 1kb DNAmarker
2.4 离心管,枪头,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材料 3.小量酶切反应体系
本实验主要应用于质粒的酶切鉴定。典型的反应是20μl体积中含0.2—1μgDNA,酶切反应体系如下:
质粒DNA 5μl 10×缓冲液 1μl 限制酶(根据质粒酶切位点选择) 1μl 双蒸去离子水 3μl
总体积 10μl
4.操作方法
4.1 在一灭菌的新的Ep管中加入3μl双蒸水。 4.2 加入10×缓冲液1μl。 4.3 加限制酶1μl。
4.4 最后加入质粒DNA 5μl。 4.5 稍离心,混合。 4.6 37℃水浴1—1.5h。
4.7取出后电泳分析鉴定是否酶解。 5.注意事项
5.1 双蒸水为可变体积,当其他反应成分的量确定后,用双蒸水将反应体积补足。
5.2 质粒DNA最后加入,以防止操作不当引起试剂的污染。
5.3 为保持限制酶的活性,将酶从低温冰箱取出后立即置于预先准备的碎冰中冰浴,操作应迅速,用后立即放回低温冰箱中。
5.4 大多数酶多以浓缩液存放,吸取时需严格取量。若要取用多种酶,每种酶必须单独使用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5.5 大多数限制酶均加50%甘油缓冲液置于-20℃保存,其活力稳定,但在配制反应混合物时,酶的加入量要准确限制小于体积的1/10,否则甘油会抑制酶解反应。
5.6 如欲节省酶的用量,可增加酶解时间,但酶解时间过长,易出现异常条带。
5.7 当样品加入反应管之后,必须将装酶试管盖盖严,避免温育时水蒸汽进入管内。
6. 结果观察
6.1 DNA分子中分布的酶切位点的多少与酶解后条带呈正比。仔细观察条带数量。
6.2. 与Marker 对照,观察各条带中的bp数。 6.3. 书写实验记录并画图记录各条带的位置。
实验六 PCR技术
1. 原理:
PCR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等存在的情况下,DNA聚合酶依赖的酶促反应,扩增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的特异结合。整个扩增过程分为三步:①变性:加热使模板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而形成两条单链;②退火:突然降温后,模板DNA与引物按碱基配对的原则互补结合。也存在2链之间的结合,但由于引物的高浓度、结构简单等特点,主要结合发生在模板与引物之间;③延伸:在DNA聚合酶及镁离子存在时,从引物的3`端开始、结合单核苷酸,形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链。上述三步为一个循环,理论上讲,每经过一个循环,样本中的DNA量应该增加一倍,新形成的链又可成为下一轮模板链循环的模板, 经过25-30个循环后DNA可扩增106-109倍。
2.操作方法
针对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体系和条件如下: PCR产物约800bp (一) 材料:
2×Taq聚合酶:康为世纪
模板:GFP-SNAT2-pBK-CMV⊿(56ng/ul) 上游引物:12.5uM,35ul
(5,-3,CGTAATATTAGCGCGCATGTGATCGCGCTTCTCGTTGGG) 下游引物:12.5uM,35ul
(5,-3,CGTACATATGCGCGCCACTTTATGCTTCCGGCTCGTATG)
(二)10ul体系:
ddH2O: 2.36ul 2×Taq聚合酶:5ul
上游引物: 0.67ul 下游引物: 0.67ul
模板: 1.3ul 总体积: 10ul
(三)PCR条件: 1, 94℃ 2min
2c, 94℃ 30s 3c, 66.1℃ 30s 4c, 72℃ 1min 5, 72℃ 10min 6, 4℃ ---- 循环数25,Total time:1h 42min 反应结束后,短暂离心。
3. 注意:1)Taq酶活性;2)模板和引物的浓度。 4. 结果观察
4.1 电泳结束后,将琼脂糖凝胶置凝胶分析仪中,在紫外灯下观察PCR产物的电泳位置。
4.2 与DNA marker对照,准确描述目标产物的bp数 (800bp)。 5.写实验报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