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16讲生物固氮与新陈代谢类型

第16讲生物固氮与新陈代谢类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52:05

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中。圆褐固氮菌是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其固氮产生的NH3要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NO-3后才能被植物体利用,可见选D。

答案:D

3植物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素,土壤中获得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是() A.施用氮素肥料 B.闪电固氮 C.生物固氮 D.动植物遗体分解

解析:可将N2转化为NH3的固氮作用可分为工业固氮、闪电固氮及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土壤中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

答案:C

4下列关于氮循环和碳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微生物从大气进入群落 B在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都有被分解者利用和释放的过程 D有机物生成无机物都由微生物完成

解析:碳循环中,自养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氮循环中,固氮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N2合成NH3,然后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合成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碳和氮在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都有被分解者利用和释放的过程,但碳循环中,有机物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5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的共同特点是()

①都是异养生物②都是自养生物③合成固氮酶的基因 结构都相同④合成固氮酶的基因结构不相同⑤都是原 核生物⑥都是真核生物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都是原核生物,合成固氮酶的基因结构相同,都是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代谢类型都是异养型。

答案:A

6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

大量的N。

15

N2的空气中,细菌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

(2)如果把固氮菌培养在含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的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

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 ANH3 BNO CNO3 D谷氨酸

解析:实验(1)中固氮菌培养在含N2的空气中,固氮菌通过固氮作用把N2固定成NH3,1515

再把NH3转化成谷氨酸。实验(2)中,把固氮菌培养在含 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菌就不

15

需要固氮,可以直接从培养基中吸收NH3转化成谷氨酸。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NH3,经过代谢产生的初级产物是谷氨酸。

答案:A

7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解析:根瘤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根瘤菌是原核生物,固氮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内含子与外显子之分,大豆种子用其根瘤菌拌种,能提高固氮量。根瘤菌与其入侵植物是共生关系,植物生长良好则为根瘤菌提供的有机物多。

答案:D

8下图所示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

15

15

15

-2

15

某同学据图所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④、⑤、⑥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 B参与该循环的生物是植物、动物和固氮微生物

C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是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 D为减轻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固氮牧草

解析:因雨水冲刷等原因土壤中会丢失大量氮素,因此图中①②③途径的氮素输入量大于④⑤⑥途径输出的氮素之和;参与该循环的生物还有土壤中进行氨化作用的微生物等;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除动植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外,还包括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等;大量使用氮肥可造成土壤板结、富营养化等问题,推广固氮牧草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答案:D

9扦插枝条时,在枝条基部的切口处涂上某种细菌的浸出液,枝条容易生根。这种细菌是()

A根瘤菌 B圆褐固氮菌 C硝化细菌 D乳酸菌

解析:圆褐固氮菌不仅能固氮,还能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答案:B

10(2009·北京海淀调研)氮是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之一,生物均含蛋白质,氮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下面是关于氮被生物吸收途径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氮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高达78%,可被生物体直接利用

②通过高能固氮,可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或铵,从而被植物所吸收 ③所有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可将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④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

?⑤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NH?、NO3、NH3等,又回到土4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

A①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

解析:大气中氮气含量虽高但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固氮作用将游离的氮转化为硝酸盐和铵才能被吸收,动物获得氮素的方式是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蛋

?白质被分解者分解为NH3、NO3、NH?又回到无机环境。 4答案:C

11图中哪条曲线可表示豌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的固氮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瘤菌在侵入豆科植物前在土壤中分布广泛,营腐生生活,不能固氮;在侵入豆科植物后,根瘤菌在根内不断地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一些薄壁细胞分裂,进而使该处的组织逐渐膨大,形成根瘤。在根瘤形成后到豆科植物开花前,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

答案:C

12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呼吸作用的影响(纵坐标为呼吸速率,横坐标为O2浓度),则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C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解析:上述列举出的三种生物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新陈代谢类型,草履虫是需氧型生物,随O2浓度升高,呼吸速度明显加强故应为②;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氧浓度较低或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应为曲线①;而乳酸菌则为厌氧型生物,在O2浓度高时抑制了它的呼吸作用,故应为曲线③。

答案:A

搜索更多关于: 第16讲生物固氮与新陈代谢类型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中。圆褐固氮菌是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其固氮产生的NH3要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NO-3后才能被植物体利用,可见选D。 答案:D 3植物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素,土壤中获得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是() A.施用氮素肥料 B.闪电固氮 C.生物固氮 D.动植物遗体分解 解析:可将N2转化为NH3的固氮作用可分为工业固氮、闪电固氮及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土壤中氮素补充的主要途径。 答案:C 4下列关于氮循环和碳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微生物从大气进入群落 B在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都有被分解者利用和释放的过程 D有机物生成无机物都由微生物完成 解析:碳循环中,自养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氮循环中,固氮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