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试题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六、选择题(共20分)
27. 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8.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河水结冰
C. 石灰石制生石灰 D. 分离空气制氧气
29. 核电站用硼酸(H3BO3)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B)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30. 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
B. 减少氧气的体积 C. 减少水的质量
D. 增大压强
31. 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金刚石和石墨
B. 氧气和臭氧
C. 红磷和白磷
D.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
32.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硫粉
D. 镁带
33. 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氢氧化钙
C. 泥土
D. 二氧化碳
34. 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 过氧化氢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35. 有关碳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C. 是一种正盐
B. 可用做钾肥 D. 焰色反应成黄色
36. 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碳酸
B. 酒精
C. 淀粉
D. 甲烷
37. 能用质量守恒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
A. 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B. 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能形成80克食盐水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38. 粗盐提纯中,描述正确的是
A. 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B. 蒸发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 蒸发时,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39. 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电解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1,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 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0.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 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 C. 天平、药匙、量筒、烧杯
B. 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D. 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
41.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稀硫酸用于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C. 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B. 二氧化碳用于呼吸作用 D. 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
42. 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 所有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43. 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44.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有许多,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 分子和原子在不停的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A B 硫的燃烧 C 检查气密性 D 准备过滤器 实验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作用 隔绝空气和加热 防止炸裂瓶底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斗内壁 45. 把铁粉加入Ag(NO3)2、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正确的分析是
A. 如滤液中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只含有Ag
B. 如滤液中含有Fe(NO3)2、Zn(NO3)2,没有Cu(NO3)2,则滤出固体中有Cu、Ag,可能有Fe C. 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则滤液中有Zn(NO3)2、Fe(NO3)2,没有AgNO3、Cu(NO3)2 D. 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可能含Cu(NO3)2
水,让滤纸紧贴漏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46.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转化关系 甲 物质 乙 丙 七、填空题(共19分)
47. 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2O2 O2 H2O C CO CO2 CaCO3 CO2 Na2CO3 CuCl2 Cu CuO A B C D
①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_____;
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选填序号);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③图中“
a.单质
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_____个氮原子。
48.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g/100g水;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49.下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此时是图二中的_______(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成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试剂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的是_________。
a.铁粉 b.AgNO3溶液
c.Na2CO3溶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