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遗传学期末试卷(B)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15、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 类型的表现型(C)。
A 4种 B 6种 C 8种 D 16种
三、判断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错)
2、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位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对) 3、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错 )
4、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错 )
5、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错 )
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频率p=0.6,在平衡状态下,Aa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0.48.(对) 7、高等生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对 )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原核生物的DNA却能和真核生物的DNA重组。(对 )
9、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对 )10、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错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测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 2、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3、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种(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4、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5、隔裂基因: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所隔裂的现象。
6、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7、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8、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9、雄性不育性:雌雄同体的植物,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够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这种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10、假基因: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序列构成也酷似正常基因,但没有任何功能的DNA序列。它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而伤失活性的产物。
五、简答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性状的自由组合与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 答:
F1形成配子
等
本型多,重组型少
2n种,分离比2n种,但不符合(3:1)例为
F2表现型
(3:1)n
多于理论数,性状重新组合个体数少于理论数
控制不同性状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位于不同对的色体上,因而表现联系
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上,因而表现自由组合
2、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n,, 亲本型组合个体数
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
2n种,比例相2n种,但比例不等,亲
答: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遗传特点:
(1) 发生败育时期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败育彻底。 (2) 多数受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
(3) 易恢难保,很难使整个群体均保持不育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利用。
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1) 败育时期在减数分裂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2) 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3) 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 (4)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5) 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3、何谓“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
答:约翰逊把这种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称为纯系(pure line)。严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纯系,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纯系间的显著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内的差异是不遗传的,因而选择是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