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奥赛模拟题(1)并解析

生物奥赛模拟题(1)并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39:43

酶促反应动力学简称酶动力学,主要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其它因素,例如抑制剂等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在酶促反应中,在低浓度底物情况下,反应相对于底物是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而当底物浓度处于中间范围时,反应(相对于底物)是混合级反应(mixed order reaction)。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由一级反应向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过渡。其中Vm含义: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双倒数作图法(double reciprocal plot),又称为林-贝氏(Lineweaver- Burk)作图法,具体见资料酶促反应动力学

69.乌鸦见到稻草人时开始十分害怕,时间长后也没反应了,这种行为方式是 A.条件反射 B.试错学习 C.习惯化 D.适应 70.图中表示的是1个飞鸟的模型。当这一模型在雉类幼鸟上方由左至右移动或由右向左倒退移动时,幼鸟的反应是 (1)幼鸟对模型两个方向的运动都会产生躲藏反应; (2)幼鸟对模型两个方向的运动都无反应

(3)模型从左向右(向上箭头)运动时,幼鸟将无反应 (4)模型从右向左(向下箭头)运动时,幼鸟将无反应 (5)模型从右向左(向下箭头)运动时,幼鸟会有躲藏反应 (6)模型从左向右(向上箭头)运动时,幼鸟会有躲藏反应

A.只有(1) B.只有(2) C.(3)和(5) D.(4)和(6)

模型从左向右(向上箭头)运动时,像鹤,对其没有威胁,故无反应;但当模型从右向左(向下箭头)运动时,像一只鹰,会捕食幼鸟,幼鸟会有躲藏反应。

71.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过程,与初生壁形成时相比,细胞代谢活动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

A.同化作用放缓 B.异化作用加快 C.同化作用加快 D.异化作用放缓 初生壁。细胞分裂后,最初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所有活的植物细胞。位于胞间层内侧。

通常较薄,约1~3微米厚。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既可使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又能随细胞生长而延展。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并有结构蛋白存在。细胞在形成初生壁后,如果不再有新的壁层积累,初生壁便是他们的永久的细胞壁。如薄壁组织细胞。

次生壁。部分植物细胞在停止生长后,其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位于质膜和初生壁之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并常有木质存在。通常较厚,约5~10微米,而且坚硬,使细胞壁具有很大的机械强度。大部分具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纤维和石细胞是典型的具次生壁的细胞。在作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时,常用含有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混合液处理植物组织,以破坏胞间层和去掉细胞的纤维

素外壁,得到游离的裸露原生质体。所以.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过程,与初生壁形成时相比,同化作用放缓

72.葡萄糖的氧化反应:C6H1206+602 → 6C02+6H20的自由能的变化是:ΔG= —2.87~103KJ/mol。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反应( )。

A.不能进行 B.需要提高活化能才能进行 C.一旦发生就能自动进行 0.加入H20就能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表述)

小结: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ΔG =ΔH -TΔS (Δ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ΔH 是总热能的变化,ΔS是熵的变化)。当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当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

活化能: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 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状态所需的自由能。

73.某种植物的高度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将最高和最矮 的2个极端型杂交,F2表现型分布与以下哪一曲线接近? ( A )

中间的居多。

74.大剂量K射线照射去胸腺小鼠,小鼠可失去免疫功能。向该小鼠体内输入来自骨髓的

淋巴细胞,小鼠的免疫功能( )。

A.全部得到恢复 B.短暂时间得到恢复

C.部分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 D.能产生抗体,但没有细胞免疫功能

胸腺产生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后,先在皮质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其中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小部分继续发育进入髓质,成为近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管壁,循血流,再迁移到周围淋巴结的弥散淋巴组织中,此处称为胸腺依赖区。整个淋巴器官的发育和机体免疫力都必需有T淋巴细胞,胸腺为周围淋巴器官正常发育和机体免疫所必需。当T淋巴细胞充分发育,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后,胸腺重要性逐渐减低。

淋巴细胞(lymphocyte)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75、载体、通道、离子泵等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往往有一些由数十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疏水性肽链片段,能够肯定的是这些片段( )。

A .贯穿于膜脂质双层中 B .是功能蛋白分子的活性中心

C .以小亚基的形式构成功能蛋白复合体 D.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管道,以利于物质通过

由于疏水性肽链片段不与水亲和,埋藏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

76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物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该物质( )。

A .是脂溶性的 B .是带电荷的 C .过膜时必需与膜上载体结合 D .过膜时必需消耗能量

能量没显示,速度会达到平衡。由此判断需要载体。

77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质和细胞外的体液都能保持电中性,因为( )。

A .细胞内外正负电离子基本相等,种类不同 B .细胞内外过多的负和正电离子彼此吸引于膜两侧 C .细胞兴奋时,总是将过多的负电离子排出细胞外 D细胞兴奋时,细胞外过多的负电离子迅速进入细胞

由于细胞内负电离子略多于正电离子,细胞外正电离子略多于负电离子,正负电互相吸引,细胞内多的负电离子和细胞外过多的正电离子分别集中于细胞膜的内外两面,这样就产生了细胞膜极性,出现了膜内外的电位差。与此同时,细胞质和细胞外的体液本身却得以保持电中性。

78 .下列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最发达的是( )。

A .胚胎细胞 B .干细胞 C .肿瘤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粗面内质网上依附的核糖体是合成肽链的细胞器。成纤维细胞乃是功能活动旺盛的细胞,细胞和细胞核较大,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活动,成纤维细胞对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坏死和组织缺损以及骨创伤的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可达1:1,正常的分化细胞和之比仅为1:4-6。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胚胎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的受精卵形成的胚胎中的细胞

79 .核糖体( )。

A .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 .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不管游离型还是附着型,都可以结合到同一个 mRNA 分子上构成多聚核糖体 D .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多种活性部位,但没有酶活性部位

核糖体是在各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颗粒状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RNA。核糖体的RNA称为rRNA,约占60%,蛋白质约占40%,蛋白质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则位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称为附着核糖体,它与内质同形成复合细胞器,即粗面内质网。在原核细胞质膜内侧也常有核糖体着附。还有一些核糖体不附着在跟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称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与游离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核糖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1.氨基酸的激活和转运

阶段在胞质中进行,氨基酸本身不认识密码,自己也不会到Ribosome上,须靠tRNA。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奥赛模拟题(1)并解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酶促反应动力学简称酶动力学,主要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其它因素,例如抑制剂等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在酶促反应中,在低浓度底物情况下,反应相对于底物是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而当底物浓度处于中间范围时,反应(相对于底物)是混合级反应(mixed order reaction)。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由一级反应向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过渡。其中Vm含义: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双倒数作图法(double reciprocal plot),又称为林-贝氏(Lineweaver- Burk)作图法,具体见资料酶促反应动力学 69.乌鸦见到稻草人时开始十分害怕,时间长后也没反应了,这种行为方式是 A.条件反射 B.试错学习 C.习惯化 D.适应 70.图中表示的是1个飞鸟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