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
一、简答题
1、四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是什么,它们的报酬分别是什么,要素的报酬与厂商的成本、国民收入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基本的生产要素有四大类: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它们的报酬分别是:工资、租金、利息和正常利润。
厂商为生产产品而支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构成了厂商的成本。
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国所得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构成了一国的国民收入。 3、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和供求定理分别是什么?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求定理: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律分别是什么?规模收益(报酬)的变动依次经历哪三个阶段,其原因是什么?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水平保持不变时,消费者如果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那么每增加的一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最终呈现递减的趋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一定,在其他要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不断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那么该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先递增,但最终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规模收益变动的阶段及其原因:随着规模的扩大,规模收益一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主要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5、影响需求水平的因素和影响供给水平的因素分别有哪些?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吗?
影响需求水平的因素有: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商品的价格、以及市场上消费者的数量等;
影响供给水平的因素有:技术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用相同的资源生产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市场上厂商的数量,另外,政府的政策对供给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不会影响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只会影响需求量和供给量。
*6、试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为什么“谷贱伤农”,为什么“薄利多销”。
答: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当粮食的价格下降一定的幅度时,引起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这样厂商的收益会减少,从而伤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谷贱伤农”。
而对于一些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而言,其需求富于价格弹性,当价格下降一定的幅度时,引起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这样厂商的销售收入会增加,因此薄利能多销。
8、恩格尔定律是什么?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能说明什么?
答:恩格尔定律是:一个国家(家庭)的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能说明一个国家(家庭)的富裕程度,较富裕的国家(家庭)的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要小于贫穷的国家或家庭。
1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一个国家(家庭)越富裕,越大则越贫穷。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处在0.5-0.6之间,则该国处在温饱阶段,若处在0.4-0.5之间,则达到小康水平。(当然,恩格尔系数只是小康指标的其中之一而已。)
*12、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对生产者征收货物税、对生产者补贴,对经济活动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最高限价(限制价格)是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最高限价政策的实施会引起产品的短缺。
最低限价(支持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最低限价政策的实施会引起产品的过剩。 对生产者征收货物税会引起供给水平下降(即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从而引起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一般来说,政府为了限制某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采取这样的税收政策。
对生产者补贴会引起供给水平上升(即供给曲线向右下移动),从而引起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一般来说,政府为了鼓励某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采取这样的税收政策。
(上述分析最好结合均衡价格模型来说明)。
*13、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是什么?请证明之。厂商配置生产要素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
这个原则配置要素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吗?
答: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C=MR。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即∏(Q)=TR(Q)-TC(Q) 欲使∏最大,必须∏'(Q)=0,即TR'(Q)-TC'(Q)=0 即TR'(Q)=TC'(Q),即,MR=MC,故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厂商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MRP=MFC。
MRC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MFC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当MRC>MFC时,增加要素的投入会使厂商增加利润,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由于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最终MRC=MFC,此时若继续增加要素的投入,MRC会小于MFC,利润会减少。因此根据MRC=MFC的原则来配置要素能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上述的分析也可通过数学推导来论证。
MRC=MFC即
dTRdTCdMdTRdTC??上式两边同乘以可得, 即MR=MC dMdMdQdQdQ此即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故(在充分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能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注:M为要素投入量)
*19、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的生产者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DP=GNP-本国在外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外国在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可表示为: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
*20、什么是价格(物价)指数,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如何计算?
2
答:价格指数(PI)是关于一般价格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PI??PQ?PQt0tt?100%
P0,Pt是基期和本期的价格,Qt是本期的商品量。 价格指数又可分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指数。流行最广的通货膨胀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
通货膨胀率指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程度,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t年?通货膨胀率?t年的价格指数??t?1?年的价格指数?100%
?t?1?年的价格指数*21、萨伊定律是什么?凯恩斯认同萨伊定律吗?他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萨伊定律是19世纪法国的经济学家萨伊的一种观点,即“供给能创造自身的需求”。这种观点是一种无危机论,认为市场机制能保证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危机不可能出现。
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他认为不是供给决定了需求,而是需求决定的供给,总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因此其理论的基本点是“需求决定论”。他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所谓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需求,他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利润率递减和灵活偏好)和工资刚性,有效需求会不足,从而经济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干预经济才能使经济处于理想的水平:既不存在通货膨胀又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失业。
22、古典宏观经济坚持“两分法”,凯恩斯认同吗?
答:在古典货币理论中,经济被分为货币经济和实际经济。货币被认为仅仅是交换的媒介,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丝毫影响,货币只是“一层蒙在实际经济上的面纱”。货币被看作是中性的,所谓中性是指其对实际变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性质,两分法的实质是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理论的两分法,“人们不受货币假象蒙蔽”的观点被凯恩斯否定了。他提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可以增加总需求,促进就业增加,因此应当利用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
*23、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总需求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对均衡国民收入是
如何影响的。(同学们注意,总需求就是总支出)
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是总支出AE,总支出,即是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由四大部分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P,以及净出口NX,每一部分的增加都会引起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其作用过程可以用NI-AE模型来解释:
NI?AE
AE?C?MPC?[NI?(NT?MT?NI)]?I?MPI?NI?GP?EX?(IM?MPM?NI)
另外,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净出口,从而对均衡的国民收入会产生影响。
24、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NDP)、国民收入(NI)、可支配收入DI之间存在什
3
么关系?
答:GDP-折旧=NDP NDP-间接税=NI
如果忽略间接税和企业留利,DI=NI-政府净税收NT
25、国民收入核算有哪两大体系,支出法核算包括哪些核算项目
答:联合国统计司在六七十年代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和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前者核算劳务,后者不核算劳务。我国目前采用SNA。
国民收入核算可用支法,也可用收入法,采用支出法核算,其核算项目有四个: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国内私人总投资(住宅投资、企业投资、存货变动) 政府消费和投资 净出口
*26、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何种影响,简介其作用过程。
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货币供给增加首先打破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使货币的总供给大于货币的总需求,人们会用多出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上升,利率随之而下降,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会增加,投资的增加引起总支出(总需求)上升,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上升,最终产品和货币市场会重新恢复均衡状态。
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同学们最好能结合IS-LM模型进行分析)
*27、结合图示分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购买支出GP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的右移,其结果是利息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同时提高。由于利息率的提高,私人投资会减少一部分,从而使国民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像用收入乘数计算的那么多。如图所示:如果按照收入乘数计算,国民收入应增加到Q1,但实际上,由于利息率由r0上升到r0',投资减少,总支出还要下降一部分,从而引起国民收入还要下降一部分,最终国民收入只上升到Q0',|Q0'Q1|即挤出效应。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